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

“北米之最”晋祠大米育秧尽显“科技范” 助稻农增产增收

时间:2021-04-17 11:49:09 |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北米之最”晋祠大米育秧尽显“科技范” 助稻农增产增收

中新网太原4月17日电 题:“北米之最”晋祠大米育秧尽显“科技范” 助稻农增产增收

作者 杨杰英 杨润德 崔莉霞

春耕农忙时节,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花塔村育秧大棚内,一片忙碌。不停运转的自动化育秧生产线上,播施底土、喷淋给水、播撒种子、覆盖浮土、传送进棚,科技育秧助稻农增产增收。

自动化育秧生产线上,王文生正在播撒种子。他告诉记者,晋源区种植水稻有着悠久历史,晋祠大米素有“北米之最、皇家贡品”之称。育秧是水稻生产的关键环节,秧苗的好坏直接影响生长速度和当年产量。

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花塔村的自动化育秧生产线。杨杰英 摄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花塔村的自动化育秧生产线。杨杰英 摄

“以往人工育秧,40多个人一天只能育秧15亩,效率低,成活率难以保证。”有着46年水稻种植经验的花塔村村委会副主任任福贵介绍。

去年,晋源区首次大规模采用机械自动育秧生产新技术。相比人工育秧,机械化育秧效果大不同,播种均匀、速度快、精确度高。

任福贵说,现在有了机械化育秧设备,十几个人一天就可以育170亩左右秧苗,育秧效率提高了将近30倍。

效率提高的同时,人工成本也降低了,花塔村的12个大棚平时只需要4个人来管理。今年改良了土壤配方,出苗率由去年的80%提高到95%以上,一个大棚的秧苗可以插85亩稻田。

花塔村村民正在育秧大棚内看秧苗。杨杰英 摄花塔村村民正在育秧大棚内看秧苗。杨杰英 摄

此外,大棚育秧不受时节影响,可科学精准控制温度、湿度和土壤基质酸碱度,调整秧苗的生长速度,缩短秧苗生长周期,一般情况下一周时间秧苗就会出土1公分,40天后这些秧苗就将被插进稻田里。

由于出苗率高、返青率高、成本低,今年花塔村秧苗订单增加了三成。“新技术提高了晋祠大米的产量,今年亩产大米将达千斤以上。”任福贵说。

花塔村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在政府的帮扶下,花塔村成立了晋祠大米股份经济合作社,购买了自动化育苗、插秧、收割机械,还新建了温室大棚育秧基地和晋祠大米加工厂,实现了从育秧、插秧、田间管理、收割到加工一体化的全时段、全过程标准化生产体系。

今年,花塔村计划继续增加育秧数量并扩大种植规模,在12个育秧大棚的基础上再增加5个。同时,希望借助生态种养的方式,实现晋祠大米品质更优、产量更高。

“今年,晋源区将新恢复种植晋祠大米500亩,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恢复保护晋祠大米种植总面积达到5000亩以上,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晋源区农业农村局调研员原有明表示,开发晋祠大米文化价值,将农业生产与历史文化、乡村旅游有机融合,把晋祠大米打造成集特色农业、优势农业、品牌农业、生态农业、文化农业、有机农业于一体的现代都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壮大乡村美丽经济,再现“禾稻之美,甲于通省”的丰饶景象,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花塔村的育秧大棚。杨杰英 摄花塔村的育秧大棚。杨杰英 摄

据介绍,今年晋源区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进一步优化城郊型都市农业产业布局的基础上,构建晋祠大米、花卉园艺、设施蔬菜、特色林果、乡村旅游五大产业板块。启动实施“晋源稻花城”项目,整合20村万亩土地,围绕天龙山路两侧,晋祠周边(新晋祠路——晋阳大道)和晋源花卉产业园(滨河西路——新晋祠路)三大板块,综合发展稻米经济、花卉经济,建设稻花飘香的田园综合体。

同时,晋源区围绕“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发展规划,打造手工糍粑、猪血灌肠、晋源馏米、晋祠桂花元宵等一批名小吃,持续推进火龙果、樱桃、香梨、草莓等种养基地建设,办好插秧节、丰收节等节庆活动,打造新时代中国北方美丽乡村新样板。(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