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报告:减少睡眠时间对提升学生学业成绩“收效甚微”
在4月16日于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召开的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师范大学刘坚教授、刘红云教授团队发布了“全国首个区域教育质量健康体检报告”。
据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组委会网站4月21日发布的消息,上述报告全面梳理团队七年多来在181个区县的2638所小学、1322所初中和140所高中采集到的区域教育质量健康体检结果,并从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角度提出一系列统筹推进国家“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所需关注的重要问题。
消息称,该研究团队以学生发展五大维度及影响学生发展四方面因素为线索,采用机器学习技术、增值评价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多种统计方法,分别从品德行为、学业发展、兴趣爱好、身心健康、学业负担及影响学生发展的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等对我国基础教育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和全社会对教育领域的普遍关切进行系统剖析,并生成10条基本结果,包括“中小学生品德发展状况总体良好,公平、助人、责任等维度的表现有待提升”“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学业表现总体优良,少数欠发达地区学生学业达标情况值得引起高度关注”“中小学生手机依赖比例呈上升趋势,农村地区手机依赖情况尤其值得关注;子女往往会效仿父母的手机依赖行为”“部分地区超过半数的初中生仅文化课补习每周3小时以上,校外补习对学习困难学生效果有限,对成绩优秀的学生‘有百害而无一利’”“我国中小学生睡眠严重不足,小学生睡眠时间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的比例高达88.8%,初中生的这一比例更达到95.7%,有34.2%的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足7小时”“保障睡眠、规律早餐、每天锻炼、坚持阅读、丰富亲子活动,让超过九成的小学生和八成的中学生感到幸福”“多阅读、喜欢阅读、阅读有益的书,有助于学生发展”“中学阶段,父母过多关注子女学习,尤其是考试成绩或名次,往往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校长课程领导力对教师教育满意度影响显著,其中实行民主决策是绝大多数校长们的短板”“我国小学和初中阶段抗逆学生比例分别为15.5%和17.5%,良好的家庭和学校人文环境能够帮助处境不利学生取得学业上的成功”等。
其中,关于睡眠问题,报告指出,睡眠不足是我国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又一突出表现。持续多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小学阶段能够保证10小时睡眠时间的四年级学生比例仅为11.2%,有24.3%的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初中阶段能够保证9小时及以上睡眠时间的学生比例仅为4.3%,有34.2%的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足7小时。分析不同区县学生睡眠不足的原因后发现,导致学生睡眠不足最主要的原因分别为完成“家长安排的补习”和“学校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然而,牺牲睡眠时间并不一定能够带来学生学业水平的提升。”报告指出,减少睡眠时间不仅对提升学业成绩“收效甚微”,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兴趣爱好等多方面将带来更严重的负面影响。当学生平均睡眠时间每减少1小时,学生的学习压力和网络成瘾的比例会显著上升,而主观幸福感、学习兴趣、艺术兴趣和体育兴趣等均会有不同程度的明显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