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海车展|车内数字体验成焦点,BBA怎么把大屏玩出花?
想象一个场景:打开车门走进车内,一个巨大的三连屏缓慢升起,眼前的中控台被整齐地分割成三块,一块用于显示仪表和汽车状态信息,一块用于显示导航或者调节车辆的一些状态参数,一块可以说是副驾的娱乐屏。三块屏幕通过一些设计的巧思掩盖掉中间用于间隔的边框,配合上OLED屏幕,在黑屏状况下,它看起来就像是一整块接近两米宽的巨屏。
这并不是什么未来汽车的概想图。在2021年的上海车展,这几乎成了每家车厂旗下产品的必要配置。这也不再是什么概念设计,而是将来交付到用户手中的量产版本。
在上海车展一天怒走三万步之后,它给我留下的就是这样的深刻印象:不管是传统车厂,还是所谓的新造车势力们,车内大屏成了新文章。比如有的是可以照顾到副驾的三连屏,有的是环抱式中控大屏主打微信,有的在大屏上还玩起来了类似智能家居的可编程场景化自定义......
跨国豪华品牌也变得更接地气,他们纷纷宣布加码中国数字化的战略。全新的创新BMW iX将率先搭载腾讯小场景2.0与微信车载版;奔驰宣布全面进入EQ之年,其中备受关注的EQS的MBUX超级巨幕,不光屏大,背后还有一套全新的“零层级操作”的软件系统;奥迪e-tron系列也全新发布,在前不久也宣布和腾讯合作,腾讯的社交、娱乐、服务生态注入e-tron生态,奥迪车上也即将搭载微信。
这些背后,不难看出厂商们的重点:想尽办法拉近和用户的关系,尤其是在座舱内的数字化关系——全面争夺用户的数字化体验,成了2021年上海车展的一大趋势。
发力“车内一块屏”
一些智能座舱的研究报告已经给明了方向:车内座舱里的大屏、多屏正在成为演变的趋势。自从特斯拉率先采用了车内大屏以来,传统汽车OEM也在近几年纷纷跟进,而随着技术的进步,车内显示屏也不再是一味的增大,变成一个大“平板”——现在随着屏幕在体验设计层级中位置的逐渐上升,也开始随着车内空间内饰的重新设计,变得更多样化。
上海车展上,大单屏、多小屏和三连屏等设计百花齐放,他们有的采用标准的平板造型,有的甚至直接定制异形大屏,这些越来越新颖的车载显示屏成了智能汽车的一大卖点。
被誉为“国货之光”的极氪001搭载了一块15.4英寸的中控屏,在车机UI设计上提倡极简扁平的设计——类似手机OS,而卡片式的布局清晰明了,也减少了一定的学习成本。在屏幕下方常用的一些“实体按钮”,诸如空调温度,座椅加热,音量调节也被全部设计在屏幕底栏。
由上汽集团、张江高科和阿里巴巴集团联合打造的智己汽车L7,则配备了39英寸巨幅场景屏和12.8英寸曲面智控中枢屏,特点是进入座舱满眼全是屏,也没明显的实体按键。
而异形大屏则诸如奔驰EQS,这辆被奔驰用来展现极致豪华电动的产品也拥有极致的数字豪华:宽度超过141厘米的MBUX超联屏是梅赛德斯奔驰迄今为止在量产车型上所配备的最大尺寸人机交互界面,依托于强大的AI人工智能和350多个传感器,MBUX拥有高度学习能力,“心电感应助理”可为不同用户推送多项定制化的功能服务,智慧而人性化的功能甚至在你意识到之前,就已将所需呈至面前。
在车机屏幕进化的历史中,有过针对实体按键的探讨。触控屏往往可以具备更大的信息丰富度,灵活性更强,但车载大屏也会因屏幕设计不合理被诟病操作不便,甚至是屏幕反光影响安全性等。
宝马则在全新旗舰电动iX上则设计了一个略微环抱式的两连屏,但仍采用物理旋钮和案件配合环绕屏的设计。
我们会发现,关于车内大屏,其实每家都有各自的看法。但本质上,是否全是屏幕,有没有实体按键其实核心还是在探讨一件事儿:如何更便捷地操控和消费内容,这成了汽车OEM在设计座舱时着重考虑的一点。
毕竟,无论是车机大屏还是娱乐屏幕的叫法怎么不同,尺寸如何变化,归根结底都是让地图导航以及娱乐信息等内容有序的围绕这些屏幕展开。
变化的背后也都是为了服务用户,所以屏幕背后更重要的就是如何消费内容,如何连接本地化应用——尤其针对地是中国用户。
将中国用户最喜欢的app搬上车
传统豪华车厂在上海车展上几乎口号一致地喊出了“用户”两字,他们认为,用户已经成为车企最宝贵资产,用户的数字化体验、与用户的数字化连接愈发重要,于是不论是新造车实力还是传统豪华车企,他们都开始青睐和中国大型互联网公司合作——毕竟,这是迈开“数字跨国鸿沟”最稳妥的方式。
屏幕再大,概念再多,也得让用户们喜欢坐在车里,那些服务得是真正想用起来的东西。
所以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将中国用户最喜欢的app搬上车,到底分几步?
这里有必要先讲解几个概念,目前市面上主流的车机系统,基本上是基于Linux和Android系统打造的。那些传统车厂沿用已久,历史上通过了大量资源和研发实力投入负责开发的车机系统基本上基于Linux,比如宝马 iDrive、奔驰MBUX和特斯拉。
Linux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优势是安全、自由、兼容性好。大量的车企通过Linux定制独有的车机系统。而Android是后来者,走上台前主要是因为其广泛的生态性以及“即拿即用”。
看得明白的人也发现,这里就创造了一些历史上数字鸿沟——传统车厂们早已在Linux基础上投入巨大,对于系统有了深入的优化,也已在独有的车机上形成了一定的风格和用户习惯,他们更不能舍弃这些车机系统,但Linux生态本身很匮乏。
而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汽车用户们在手机上形成的使用习惯也将平移到汽车座舱中,他们也需要在车上听音乐、听广播甚至是在车上看视频等需求。而跨国车企的本地化就意味着需要这些车企去一个一个的接触那些中国用户们常使用的app厂牌做单独适配。比如奔驰EQS搭了一个巨大的MBUX超联屏,内容将如何展现?
这里确实会涉及不少技术问题,比如,MBUX基于Linux但需要在上层模拟一个Android,然后通过Android将app逐一适配到车机。
几家豪华车厂做法有所不同。宝马iDrive系统虽然也是基于Linux的系统,在最新的宝马iX上,我们也看到它的做法是和腾讯合作搭建了一个车载小程序平台——腾讯小场景。通过腾讯小场景,樊登读书、凯叔讲故事、飞常准、腾讯自选股以及爱电影等应用都直接打包封装进了宝马最新的iDrive 8.0车机中。
车载场景中另外一个重要应用是让微信上车。像宝马和腾讯已经展开了战略合作,所由腾讯团队调试的车载微信也直接上车。
传统豪华汽车厂商奥迪于3月底也宣布了和腾讯的战略合作。而上海车展上,腾讯又与上汽奥迪正式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围绕车联网服务及智能座舱、云服务、数字化营销、用户运营、云安全等领域开展多维度合作,首款车型正是全新奥迪A7L。
而“跨屏互动”和异构融合式智能座舱OS是智己汽车提出了新概念。它是指从操作系统底层的视角来看,车内所有的屏幕成为应用的分布式呈现,这意味着要芯片+算法+软件要在内核底层打通,实现主副两屏的数据和服务融合。由此也可以看出简单的将一个个服务搬上车,背后涉及多么大的挑战。
当然也有一些厂商的方式是直接映射苹果Carplay,但一位车企数字化相关负责人对品玩/品驾坦言,“企业们还是希望将用户体验和数据都掌握在自己的生态里。”原因是为之后的个性化的服务考量,车企们希望在用户数字化的同时,也可以实现自身从汽车制造向服务提供商的转型。
无可否认的是,随着更智能的汽车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车企们认识到了用户数字化的魅力,但他们仍然希望车机的数字和商业化保留在自己的生态中,这也就是需要将三方应用生态和自研车机之间建立一个很好的平衡。
我们坐进了宝马iX的数字座舱
一个案例是全新宝马旗舰电动车BMW iX和腾讯的合作。
在座舱数字化领域,BMW iX所代表的含义是全新的内饰设计、全新的宝马iDrive 8.0车机系统,以及它是首款搭载腾讯小场景2.0与微信车载版的豪华品牌车型。
BMW iX上的物理按键被减少了50%,但仍然保留了一些媒体操作按键。
眼前,一个环抱式的屏幕由12.3英寸的仪表盘和14.9英寸的触摸中控屏组成,这个一体式的悬浮曲面屏被后面的几何造型支撑,连接在座舱前台。
重点是内容,BMW赖以成名的iDrive车机并未舍弃,而在本地化生态上,樊登读书、凯叔讲故事以及爱电影等有30个“应用”被一并封装在腾讯小场景中。据了解,宝马可以随时对应用进行更新和升级。
小场景2.0采用三区块设计,左边一块内容是基于场景的推荐,中间一块是基于位置服务的信息,右侧则是最近使用内容。据了解,随着用户的使用,呈现信息会有所学习和变化,越来越趋近车主的喜好。
而微信车载版则使用全语音交互,支持收发(语音)消息,接听和拨打微信语音电话,同时,接受POI位置并分享开启车机导航等常用功能。在常用的车载场景下满足用户的“微信上车”需求。
宝马的一位负责介绍的数字化产品经理也表示,通过和腾讯小场景2.0的合作,可以快速地把丰富的数字服务生态带入车内——通过车载小程序云端轻量化的方式,可以快速扩展车载生态。而宝马针对用户则打造了专有的车内互动体验。
比如在爱电影中,电影播放激活了车内的“SHY TECH”——隐藏在座椅后的音响,整个视觉和听觉有了更沉浸式的体验。
宝马iX之外,更多的传统汽车企业正在宣告“全面数字化”的豪言壮语。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CEO冯思翰博士称,“从一开始,我们的目标就是将ID.6打造为’移动休憩室’”。
戴姆勒股份公司及梅赛德斯奔驰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也提到:全新EQS绝妙地体现了奔驰的两大战略方向:数字化和电动化。
汽车企业玩屏只是表象,只是开始,这背后其实是打造更好的数字化体验。
2021年上海车展让我们感觉到,用户在座舱内的数字生活又往前进了一步,接下来就要真正比拼产品体验了。
*正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