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记者:何欣荣 周蕊
2021上海国际车展已经落幕。回首这次车展,你会想起什么?后疫情时代汽车行业的盛宴,上海登上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抑或中国汽车市场的星辰大海?但是,相信很多人的记忆,多多少少被“车顶维权”抢了戏。
无论如何,令人遗憾。
1
“车顶维权”为何备受关注?特斯拉是条“鲶鱼”
作为今年全球第一个如期举办的A级车展,2021上海车展举世瞩目。然而,一位女车主超出法律边界的“车顶维权”行为,承包了车展开幕的热门话题。
虽然扰乱公共秩序、造成财物损失的车主付出了触犯法律的代价,一开始强势表态“不妥协”的特斯拉也深夜致歉,表示将尊重消费者、遵守法律法规,但随后曝出的“幕后推手”“拒保特斯拉新车”等流言,颇有点“树欲静而风不止”的味道。
来源:视觉中国“维权门”之后又接着“罗生门”,犹如一场精心排练的音乐会,却被插曲抢了风头。车企与消费者,也落了个“双输”的结果。
“车顶维权门”备受关注,固然与涉事车主的越界行为有关,但不可否认的是,也与特斯拉的行业地位有关。本届上海车展的主题是“拥抱变化”,而这个变化的主要内容,就是“智能化”“电动化”。特斯拉作为全球智能电动汽车的领跑者,是不折不扣的“行业顶流”。任何发生在特斯拉身上的风吹草动,都会被置于放大镜下去审视。某种程度上,这彰显了特斯拉的“明星光环”,也警醒这家企业对自身要有更高要求。
全球企业需要中国市场,中国市场也需要全球企业。特斯拉在中国收获巨额订单、实现全球登顶,而国产汽车的整体进步,也受益于特斯拉这条“鲶鱼”的进入。在上海车展上,从外来的特斯拉,到本土的“智己”“华为Hi-Car”,中外智能电动汽车争奇斗艳、抢占C位,折射出中国汽车市场的无限魅力。
2
如何破解“一闹就灵”?法治精神
中国已然是全球最大的车市,尤其在智能电动汽车这个赛道上,中国消费者体验的可能是世界上最丰富的选择。但毋庸讳言,中国尚未形成与汽车大国相适应的汽车文明。
经历“维权门”之后,对特斯拉而言,亟需“补”上一堂对中国消费者快速成长、维权环境提升的理解课。近年来,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不断成熟,维权手段不断丰富。在发生纠纷时,消费者更愿意“不妥协”、求个明明白白。任何企业,无论中资还是外资,面对消费纠纷时,不能傲不能杠,必须要拿出足够的诚意、与消费者及时对话。
来源:视觉中国对消费者而言,需要认识到,健康的汽车行业生态,绝不鼓励极端维权方式。“一闹就灵”的错误行为,若放之任之,会由恶性示范转为恶性循环。因此,对于“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错误行为,不仅法律要予以惩处,在社会主流舆论中,也要以法治思维给予理性判断,使其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只有距喧哗、情绪越远,才会离理性、公平越近。
对监管部门而言,除了及时介入纠纷,以权威的调查定分止争,还应该在更前沿的领域如智能汽车数据管理等问题上,未雨绸缪、加强研究,为市场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这也是中国优化营商环境的应有之义。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一码归一码,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出现问题,应该交给法律去解决。在法治框架内处理分歧,十分重要。车企、消费者和监管部门,秉持法治精神,坚持理性思维,合力营造中国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生态,尤其需要供需双方的良性互动,才是变“双输”为“双赢”的唯一路径,才是构建汽车大国良好生态的唯一路径。
也唯有如此,才不会让插曲盖过整场音乐会,才能彰显上海车展的真正价值。
3
插曲会有多大影响?莫为浮云遮望眼
一起“车顶维权”闹剧,不仅让特斯拉“出了洋相”,也让整个行业受到打击。且不说多少展商辛辛苦苦准备的展示内容,被遮蔽在“车顶维权”掀起的巨大声浪中,作为特斯拉竞争对手的蔚来,也不得不公开回应“幕后推手”的流言,面临形象减分的风险。
从这个角度看,特斯拉可以被骂,但不能被“黑”,否则伤害的是整个智能电动汽车行业的生态。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纷争尚未平息,但从有关部门的处置和舆论反应看,中国汽车行业发展“三个不变”非常确定:汽车“新四化”(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趋势不变,中国高质量扩大开放的决心不变,各地各部门优化营商环境的方向不变。长远来看,“车顶维权”这样的插曲,不应该也不会带偏车市的“主跑道”。
上海车展已经落幕,汽车行业的变革进击正在开启。让中国的“未来车”跑得更稳更好,需要你我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