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险资首季投资股票与基金收益超千亿元 配置余额占比连降3个月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苏向杲
今年一季度,险资股票与证券投资基金(下称“基金”)取得了不错的投资收益。《证券日报》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一季度险资投资股票与基金收益分别为686.56亿元、358.71亿元,合计1045亿元,投资收益率分别为3.73%、3.26%。这两项资产的投资收益率均高于其他大类资产。
不过引人注意的是,险资对股票与基金的配置余额占险资运用总规模的比例,自今年1月份以来持续下降。据记者了解,今年1月份-3月份,险资对股票与基金的合计配置余额占比环比依次减少0.31个百分点、0.56个百分点、0.99个百分点,险资逐月兑现浮盈的迹象明显。
险资收缩股票与基金投资
截至今年3月末,险资运用余额为22.49万亿元,较上月末增长1.87%,较年初增长3.73%。其中,银行存款27614.83亿元,较上月末增长4.36%,占资金运用余额的比例为12.28%;债券82420.00亿元,较上月末增长2.57%,占比36.65%;证券投资基金10857.19亿元,较上月末下降0.15%,占比4.83%;股票17831.72亿元,较上月末下降2.38%,占比7.93%。
从险资今年3月份的调仓动态来看,加大银行存款、债券等固收类资产配置力度,降低股票、基金等权益类资产配置的迹象明显。
今年1月份-3月份,险资在持续收缩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虽然逐月缩减比例并不大,却也释放了一个重要信号:险资对股票、证券投资基金后市的预期收益更趋谨慎。
去年四季度以来至今年春节前(2月18日)险资持仓的大市值个股、创业板个股大幅上涨,引发了险资机构对A股估值泡沫化的担忧,一些险企开始微调权益配置仓位,并降低了收益预期。
减仓源于险资对局部资产过热及系统性风险的考量。原中再资产总经理于春玲表示,去年,国内权益市场的“掐尖”效应更加明显,高估值板块屡创新高,因此,对资产局部过热后的大幅波动和系统性风险不可不防。
中国人寿投资管理中心负责人张涤近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A股长期向好趋势不变,但指数经过了过去两年的大幅上涨,出现了局部估值过高的情形,我们在去年年底已经预见到了,并做了相应安排。”
平安资管多资产投资团队负责人邢振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今年是一个上市公司估值收缩与盈利回升并存的年份,需要降低对A股投资收益率的预期。
股票与基金投资收益率拔尖
从今年一季度险资各类资产的投资收益率来看,股票(3.73%)与基金(3.26%)的投资收益率均高于3%,位列各大类资产投资收益率的第一名和第二名,且大幅跑赢了险资对银行存款(0.91%)、债券(0.95%)、长期股权投资(1.32%)、投资性房地产(1.14%)、贷款(0.98%)的投资收益率。
险资投资股票与基金取得的良好投资收益率,与其一季度逐步减仓、兑现浮盈不无关系。例如,新华保险在一季报中表示,一季度公司投资收益为195.58亿元,同比增长57.8%,增长原因为“投资资产买卖价差收益增加”。
中国人保也提到,公司一季度利润表项目下的投资收益为179.95亿元,同比增长36.7%。“公司权益投资积极把握行业和个股投资机会,不断优化持仓结构,取得较好投资业绩”。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险资今年一季度逐月小幅收窄权益投资占比,但头部险资机构仍看好今年全年A股等权益市场投资机会。
人保资产权益投资部总经理于立勇近期表示,去年年底市场普遍比较悲观,觉得连涨了两年,今年可能风险会大一点,甚至跌幅比较大。这种警惕是需要的,但是大熊市还是没有条件,一是经济形势本身还不错;二是预估货币政策的调整会循序渐进。
张涤对记者表示,2019年、2020年,中国的权益市场表现非常好,今年保持对中国权益市场长期向好的观点不变。权益市场向好的逻辑包括:中国宏观经济长期向好;资本市场不断完善;广大老百姓有配置需求;机构投资者越来越壮大。
中国太保集团总裁傅帆也指出,“2021年,宏观经济有望实现较快增长,权益性资产存在结构性机会。”
国寿安保基金认为,股票市场中期保持乐观。中期基本面仍将延续向好,尽管3月份经济数据生产端数据略低于预期,但更多的是供给侧结构性因素影响,整体内外需仍然趋势向好,且内需开始较快改善,企业中期盈利会维持向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