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遗憾又狗血,国产爱情片如何走到这一步? 来源:毒眸
图片来源:《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剧照文 | 张颖
“我去看电影的目的很简单,不是为了剧情,只是想找个理由为你哭一场罢了。”
刷到这条高赞评论时,突然理解了短视频里那个看完《你的婚礼》当众嚎啕大哭的男孩,也理解了过去几年,为什么像《你的婚礼》《前任3》和《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这类豆瓣只有4、5分左右的爱情片,会卖得那么好。
以“男主和女主相爱了很多年遭了很多罪但最后就是不能在一起”为大方向的都市爱情片,目标观众群体是年轻人,而对于大多数非影迷的年轻观众,去电影院看电影只是他们的一项娱乐消费活动。
“爽到”、开怀大笑,或是痛哭流涕,都是情感上的满足。有了情感的满足,就有票房,也就有了豆瓣用户花式吐槽烂片、烂片却能赚得盆满钵满的局面。
因此情绪,甚至狗血的剧情、煽情的告白、无法挽回的恋人和无法弥补的遗憾,这些成了当下爱情片的“财富密码”。
图片来源:《你的婚礼》官方电影海报爱情片是如何走到今天这种局面的?从灯塔专业版显示的国产爱情片数据来看,2000-2010年,票房最高的两部爱情片是《非诚勿扰2》(4.72亿)和《非诚勿扰》(2.51亿),2011年是《失恋三十三天》(3.2亿),2013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7.19亿)——这些影片都非大体量大制作,在不错的票房收益之外,也都拿到了超过6.5分的豆瓣评分。
也就是说,在早年间,国产爱情片的票房和口碑之间还算正相关。《致青春》火了之后,爱情片“一发不可收拾”:2014年有《分手大师》《匆匆那年》《小时代3》《同桌的你》4部票房在4-7亿区间的爱情片上映,但4部影片的口碑全面崩盘;2015年的《小时代3》《左耳》和《何以笙箫默》,也是一边卖得不错一边被观众吐槽的烂片;2016年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情圣》《摆渡人》《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同样卖座不叫好,提起这些影片,很多观众都能回想起那些年被俗套狗血的爱情片支配的恐惧。
“不知道投什么的时候,就投爱情片。”
当年的从业者曾这样形容那个青春爱情投资狂热的年代。爱情片成本低周期短回报高,一度是资本宠爱的题材。但内容同质化的爱情片扎堆上映,不断消耗着观众对爱情片的信心和忍耐力,后果很快就显现出来:2016年,爱情影片的总票房为25亿,比去年缩水近15亿;2017年全年爱情电影平均票房仅有3000万,同比下降36%,仅为2015年6000多万的一半。
观众对青春校园爱情审美疲劳了,这个类型的票房吸金能力不断下滑。
想要改变这一局面,爱情片必须加入新的元素,而喜剧作为大众接纳程度较高的类型,很快为爱情片所用。有2015年《夏洛特烦恼》成功的案例在前,2017年上映的两部黑马爱情片《情圣》《前任攻略3》都是爱情与喜剧的结合。
到了2018年,《前任攻略3》和《后来的我们》两部爆款爱情片以19.42亿、13.61亿的成绩,让爱情电影市场再度回温,再次证明了爱情这一经久不衰的题材的市场潜力。
多位从业者曾对毒眸表示,女性观众作为消费的助力,是爱情题材影片的潜在观影人群,特别是二三四线城市的女性,一旦出现适合她们的爱情片,很容易将这部分人群转化为票房的贡献者。
2019年的《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则再次印证了这一点。
拓普电影智库显示,该片一线城市票房占比只有16.87%,而二、三线城市票房占比则高达65%,灯塔专业版显示影片想看人数构成里,有66.2%的观众为女性。而在其他的爱情电影里,下沉市场和女性观众一直是票房的主力军。
与此同时,在爱情片身上,另一个经验也再次被验证:哭点营销。
当年《前任3》吃芒果、带金箍棒的短视频爆红之后,观众在影院痛哭流涕、男女主在电影里撕心裂肺的片段,基本上每个短视频平台的用户都能刷到,全面泪点助攻影片票房一路猛涨。
沿袭这一“传统”,《后来的我们》《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和今年的《你的婚礼》等短视频营销上也用了类似的玩法,观众被反复刺激后对此并不新鲜,但仍会为这种情绪买单。
因为利用情绪营销、哭点,能让影片获得巨大的流量曝光,引发用户观影好奇,转化为购票行为,从而给了那些在电影艺术上没有得到很高认可的爱情片,在市场中疯狂攫取票房的机会。
图片来源:《前任3》剧照催泪并不是爱情片的全部,但却是爱情片卖座的秘诀。近几年国产电影在俗套狗血的剧情里不断重复,女孩必须穿上婚纱,嫁给的却不是当年最爱的男孩,或者两人之间一定要有一个得绝症/意外离世,这些套路真的是国产爱情电影的全部了吗?
其实在爱情片身上,能创新的故事本来就不多。好莱坞的爱情电影里,痴情的俊男靓女,程序化的相遇、相处、分别,配上视听语言,构成了一个稳固但重复的爱情模板,这一类型的影片的表现手法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有大的变化。
但在这个模板里,仍然出现过大批像《泰坦尼克号》、《乱世佳人》和《爱乐之城》等在内的经典爱情电影,而在亚洲,《情书》《甜蜜蜜》《初恋这件小事》等轻巧的爱情片,也曾是很多观众心里的“白月光”。
图片来源:《情书》剧照如果把这些电影放到现在的市场里,它们能狂揽票房吗?从目前卖座的爱情电影身上,我们很难获得肯定的答案。而当下的国产爱情片更是,如果没有分手的痛苦遗憾,就很难有高票房。毕竟已有的经验说明,营销和观众,都需要“bad ending”。
在这样的市场规律里,爱情这一艺术创作永恒的话题、人类共通的情感诉求,或许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地遗憾、狗血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