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基因测序产业站上风口 高瓴鼎晖为何入局?
1985年,美国科学家提出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并于1990年正式启动。中国也随后出现一些依靠高校、研究机构等科研力量而成长的基因企业。在疫情的推动下,基因测序的整个产业链也开始躁动。
具体到基因测序产业链,可分为上、中、下游三个环节。“基因测序行业上游,是基因测序仪及配套芯片、试剂。技术门槛最高,研发难度最大,替代性非常低,所以它有很强的议价权。上游基本上有控制整个行业的一个能力,是真正被‘卡脖子’的技术。”日前,齐碳科技联合创始人谢丹博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纳米孔测序是最前沿的测序技术,全球仅有ONT公司与齐碳科技实现了产品化,目前ONT占据市场先发优势。
就在6月8日,齐碳科技宣布完成超4亿元B轮融资,由高瓴创投、鼎晖VGC(创新与成长基金)联合领投,博远资本、华盖资本及阳光融汇资本跟投,老股东高榕资本等持续加码。
据悉,该公司推出的国内首台全自主研发的纳米孔基因测序仪,计划在今年内量产。届时,国外垄断单分子基因测序核心技术的局面将被打破。
当下,基因测序相关产品和技术,已由实验室研究演变到临床使用,被认为是“下一个改变世界的技术”。相关机构研究数据显示,全球基因测序市场在2018年达到107亿美元,2023年将达到244亿美元,2018-2023年复合增长率为18%;其中,中国基因测序市场规模于2017年达到12亿美元,预计2022年将达到29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19%。
基因测序是一种新型基因检测技术,能够从组织、血液或唾液中分析测定基因全序列,预测罹患多种疾病的可能性、个体的生理特点及部分行为特征。基因测序技术能锁定个人病变基因,提前预防和治疗。
高瓴联席首席投资官、高瓴创投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负责人易诺青表示,国内首台纳米孔基因测序仪的推出,成功打破了基因测序设备、配套芯片及试剂研发领域的高壁垒和海外垄断,攻克了国内基因测序“卡脖子”的技术难题。“在市场应用空间中,微生物病原检测、癌症检测等细分领域,适合成为纳米孔基因测序仪的首选应用方向。”
随着技术进步,基因测序仪市场整体呈现出与消费类电子类似的从PC机向移动平台发展的趋势,测序成本大幅降低,检测速度加快,仪器也愈加便携小巧。2019年和2020年,齐碳科技分别获得4000万元Pre-A轮和超1亿元A轮融资。谢丹博士透露,B轮融资的资金将主要投入研发及生产环节,其设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的生产基地计划于今年内建成,国产纳米孔基因测序仪也计划于今年内实现量产。
目前,全球基因测序市场应用以二代测序技术(NGS)为主。据各大基因测序仪生产企业公开数据的不完全统计,全球测序仪装机量预计超过2万台,其中Illumina(因美纳)公司的市场份额预估占比达80%。2020年前三季度,Illumina测序仪销售额为2.7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6亿元。
未来,第四代基因测序技术的开机门槛更低,应用场景更细,检测速度也会更快。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研究院研究员兼特聘教授张晟博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全球范围内,三、四代基因测序的技术路线中,有专门利用纳米孔技术测序一段DNA分子,其测出的分子长度可以达到Mb水平。国内在纳米孔测序领域相应的公司和技术稀缺,因此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在疾病健康方面,特别是基于遗传的预测、诊断和疾病管理,以及精准用药,都需要基因测序技术。在此方面,纳米孔基因测序是一个可行的技术路径。”
(作者:陶力 编辑:张伟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