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滴滴的中长期动力源
从2018年到2021年,传言已久,终于落实,滴滴2021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54.83亿元,于是滴滴选择上市了。
按照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滴滴的IPO,将大概率是今年科技圈最大的一次IPO,上市已成定局,滴滴的发展也即将进入透明时代,一切的运营即将在公开市场的监督下进行,那么上市融资后的用途将是很重要的一个风向,这将直接表明滴滴未来的发展侧重点。
对于此次募资的用途,滴滴在招股书中披露计划将约30% 的募资金额用于扩大中国以外国际市场的业务;约30% 的募资金额用于提升包括共享出行、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在内的技术能力;约20% 用于推出新产品和拓展现有产品品类以持续提升用户体验;剩余部分可能用于营运资金需求和潜在的战略投资等。
通俗一点来说,滴滴上市后中短期的目标,30%在发展海外市场,力求全球化;30%的精力在押注未来出行模式;20%稳定现有业务;20%储备资金用于突发情况以及其他潜在的投资机会。
上市前的滴滴,如果是一家致力于中国市场的网约车公司;那么上市后的滴滴,目标将是做一家全球化的出行解决方案商,滴滴将拿出融资的60%去押注未来。
这个押注的过程中,滴滴短期的对手是Uber,而长期的挑战可能将会是更多的无人驾驶玩家。
滴滴距离全球化还有多远
滴滴和Uber,这是全球出行行业绕不开的两家公司,两家都曾经试图去对方的大本营做过生意,但是最终都以不成功告终。
接下来,可以综合对比一下这两家出行巨头。
从覆盖区域上来看,Uber更显优势。根据滴滴6月10号的招股书,滴滴当前已经覆盖15个国家,近4000个城镇;而Uber当前已经覆盖了全世界80个国家,10000个城区。
但是,在用户数量上,滴滴更显优势。滴滴的年活跃用户数量为4.93亿,抛去中国区的3.77亿年活之后,还剩下1.25亿人;而Uber的2020年年度财报显示,Uber 2020年全球用户数量为9300万,2019年为1.1亿,较上一年整体下降16%。
收入方面,2018年、2019年、2020年,滴滴全球总收入分别为1352.88亿元(约211亿美元)、1547.86亿元(约242亿美元)、1417.36亿元(216.33亿美元),而Uber过去三年的收入分别是104.33亿美元、130亿美元和111.39 亿美元,这种差距实际上与中美两地计算方法有很大关系。在国内,滴滴网约车业务采取总额法核算收入,收入中包含支付给司机的费用,海外采取净额法核算,Uber这样的平台充当的是代理商的角色,其收入是扣除司机收入的净佣金收入,实际平台撮合总交易额(GTV),Uber要比滴滴多出一些,2020年滴滴为2146亿元(328亿美元),同期Uber为579亿美元。
接下来,再看各自抛掉大本营的营收情况,也就是真实的海外业务。滴滴招股书显示,2018年、2019年、2020年国际业务撮合的交易额(GTV)总计为79.17亿元、229.56亿元和255.84亿元,实现收入分别是3.18亿元、18.98亿元、22.93亿元。目前来看,滴滴国际业务与Uber还有一定的差距,Uber扣除在北美地区的收入超过34亿美元,这一块滴滴和Uber采用的计算方法一致。
而在市值上滴滴则有赶超Uber迹象。根据彭博消息,滴滴在非公开市场的市值已经达到950亿美元;而Uber在2019年IPO时的估值为820亿美元,截至昨日开盘,Uber的市值为927.46亿美元。
从目前全球范围的出行市场来看,几乎各大区域都有本地的出行公司,印度有Ola,东南亚有Grab,Uber和滴滴在全球范围内通过投资或者直接进入的方式进行角力,但是目前来看,全球范围内的出行霸主还没有真正出现。
Uber的覆盖范围更广撮合营收更大,但是在用户数量上相比滴滴要差很多,这中间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因为滴滴守着中国大本营这座金矿,中国本土巨大的市场是北美在内其他市场没办法比拟的。
为什么滴滴要拿出30% 的募资金额用于扩大中国以外国际市场的业务?因为本质上来看,滴滴在中国目前的网约车市场的故事基本已经讲完,未来的增量只能有两块,一块是中短期的海外扩张,一块是长期的自动驾驶时代的彻底革命。
如果海外市场做的好,那么用户数量,交易额各项指标都可以继续再往上增长很多,互联网的故事永远都害怕天花板,只要不到天花板,短期的亏损能够唤回高速的增长,资本就愿意配合,拼多多和美团都很好的印证了这一点。
而滴滴在海外与Uber的争夺战其实早已经打响,2020年Q3Uber在拉美的市场萎缩了40%,滴滴在多个国家反超Uber,除了北美、印度、东南亚几个竞争激烈地区,滴滴将在其他地区如西欧、中东、非洲与Uber进行全面的竞争。
为什么要押注自动驾驶
未来的交通到底是什么一种局面?为什么所有的车厂都在押注电动汽车和无人驾驶?为什么Uber和滴滴这种网约车平台也在押注这个赛道?
结合在一起分析得出的结论就是,未来的出行市场,在车厂的眼里一定会是电动汽车加上无人驾驶,而在出行平台眼中,除了上述两个可能之外,私家车的概念可能都会消失,所有的汽车都是车联网状态,大家共享着路上所有跑的汽车,一切都靠平台来分配运力。
根据滴滴招股书显示,2020年,世界移动出行市场规模为6.7万亿美元,但共享出行和电动汽车的渗透率仅为2%和1%。
根据CIC(中金)预测,到2040年,世界移动出行市场规模将达到16.4万亿美元,共享出行和电动汽车的渗透率将达到23.6%和29.3%。2040年,中国移动出行市场将达到3.9万亿美元,共享出行和电动汽车的渗透率将达到35.9%和50.2%。
陆玖财经与一位前特斯拉市场部员工交流过无人驾驶相关话题,在他看来,未来的汽车一定不会再需要人开,甚至不允许人开,当相关技术成熟之后,只要规避网络安全问题,自动驾驶一定会比今天有人驾驶的事故率更低,而且是低很多。
电动和无人驾驶的趋势已经是不可逆了,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股价走势已经很好说明了这点,吉利也在孚能这些产业链公司进行了很多投资,滴滴和Uber这样的公司,必须做,因为他们不做,将来就是整车厂做。
来自美国的自动驾驶领域分析师Klaus Stricker等六人表示,对于制造商而言,在燃油汽车到电动汽车转变之后,下一个变革将是向无人驾驶的转型。可以说无人驾驶汽车将很可能成为电动车企业下一个进入的火热赛道,硅谷的一些企业已经在该领域发力。分析师们预计,到2028年将会迎来自动驾驶汽车的高光时刻。不难预测在未来的八年里,自动驾驶高速公路将会出现,在城市区域也将出现自动驾驶车队。
也就是说,业内对于出行行业的发展趋势其实已经有了预判,接下来就是看谁拿下这块市场。
未来的出租车或者网约车,大概率将是靠算法来管理的无人车形式运营了,这样的局面不仅仅更高效的提高了效率和运力,还节省了大量的成本,毕竟不用再支付高额的人工工资。
但是,不管是Uber还是滴滴,如果没有抓住这个机会,那么就会被拥有相关技术的公司取代,哪怕是今天,吉利、北汽这样的传统汽车公司都已经开始介入这个赛道抢夺市场了,它们的技术一旦成熟,滴滴、Uber的技术掉队,行业肯定会被颠覆。
所以,滴滴把30% 的募资金额用于提升包括共享出行、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在内的技术能力,其实是在赌下一个出行时代,因为这个时代已经不像十年前遥不可及,电动车技术已经非常成熟,L4级别的自动驾驶也已经民用,自动驾驶的时代已经一触即发。
电动星球创始人蟹老板表示,与车有关的任何一家企业,都不会在这个领域缺席,不管是滴滴还是主机厂商,因为将来的市场,极有可能会出现研发、制造、运营一体化的局面。
不过在这条路上,也有很多持有相对观点的玩家,比如Uber和Lyft,早早就已经卖掉了其自动驾驶部门,因为很多人认为自动驾驶的时代可能二十年之后也不会到来,投资周期过于漫长。
滴滴的挑战还是在中长期
上述两项业务,从目前来看,都是投资大于回报,短期内可能会一直处于烧钱状态,那么钱从哪来?很显然得靠国内出行业务这个奶牛板块。
在2020年7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的六个月中,中国出行业务的交易总额为1216亿元人民币,比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的六个月增长了80.3%,比2019年7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的六个月增长12.2%。
在盈利表现上,中国出行业务2019年实现调整的息税前利润为38.4亿元人民币,2020年为39.6亿元人民币,2021年一季度为36.2亿元人民币。此外,2020年中国网约车业务息税摊销前利润率为3.1%。
市场占有率方面,滴滴目前在国内也是占据了绝对的主导,易观数据显示,2020年12月份,滴滴加上花小猪累计月活接近9600万,第二名滴答出行的月活仅为1799万,除了滴滴之外所有其他玩家的总和不及滴滴三分之一。
也就是说,滴滴在国内的市场地位是相对稳定的,但是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威胁,因为美团、百度、高德这些平台聚合类的玩家,对于滴滴也会产生一定的冲击,但是这些冲击从目前来看,已经很难改变市场格局,国内的网约车格局已定。
但是,通过上述两个未来着力点可以发现,滴滴现在本质上是焦虑和不安的。
马化腾曾经在采访中多次说过,创业者一定每一天都要如履薄冰。滴滴的管理层清晰的看到了两个问题,一个是短期的市场增速问题,一个是中长期的行业革命。
尤其是出行行业注定性的变革,无人驾驶一定会重新定义出行,今天滴滴建立在以司机为基础上的商业模式,会发生彻底颠覆,所有的主机厂今天都看到了这个变化,也有一些下场去实战的。
一位现任吉利汽车管理层在与陆玖财经的交流中表示,出行定义汽车是必然趋势,所以主机厂担心被滴滴等淘汰,都会尝试做出行平台,但至今为止除了曹操规模大一点外,其它主机厂的出行公司均已烧掉几十亿钱后销声匿迹收场,做出行平台很难。
失败不代表趋势不对,只是目前时机不对,主机厂相比较滴滴而言,是在整体解决方案上更加成熟,它们可以以价格更低的成本往市场投放无人驾驶车辆,当然今天还无法实现,也就是说,曹操这种模式生不逢时,如果在无人驾驶时代,可能就成功了。
所以,滴滴自己也是非常清楚这一点的,于是自动驾驶业务被分拆,独立在融资。
据晚点此前报道,滴滴自动驾驶即将完成新一轮融资,融资额超 3 亿美元,其中广汽集团投资 2 亿美元,自 2019 年拆分至今,滴滴自动驾驶共计融资超 11 亿美元。
自动驾驶注定是一个短期非常烧钱的业务,滴滴的竞争对手Uber和Lyft在卖掉各自的自动驾驶业务之后,都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单季度的亏损大幅度下降,两家企业不是不看好这一块业务,而是短期压力过大,无法支撑下去。
上述吉利的管理层向陆玖财经表示,完全自动驾驶不会那么快的到来,估计10到20年内看不到,甚至无法实现,很少有公司有勇气挑战投资周期这么长的项目。
但是,得益于国内政策的福利,滴滴目前在自动驾驶方向的投资阻力相对较小,大家都知道这就是未来,但是谁撑到了那一天,是平台型的滴滴?还是主机厂?目前来看,还不好说,只是滴滴拥有一些天生优势,比如庞大的巨大的商业化场景。
但是,无论是谁,最终的归途都是一致的,因为未来已来,出行的故事已经很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