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祝融号在火星上咋样了?一起了解 来源:央视新闻
“祝融号”火星车将向南行进
目前“祝融号”火星车已经在火星表面行驶了80多米,并获取了部分科学探测数据。
下一步,火星车将向着陆点南向行进。
天问一号任务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 刘建军:往南行驶的话有个什么好处?比如说像我们很关心的一些泥火山,还有一些沟槽等等,这些东西都是跟水冰和火山等等这些有关系的地质活动,所以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一个探索,巡视探测科学规划,能够回答一些目前火星上还没有解决的一些科学问题。
后续随着“祝融号”火星车回传的数据不断增多,我国将适时公开,向全世界科学家提供,一同深入了解火星。
天问一号任务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 刘建军:那么我们首先实际上主要是满足我们国内的科学家来使用的,然后后续进入到这个数据的公开期以后,是可以向全世界的科学家来公开的。
计划第二次火星探测任务中实现采样返回
发布会上,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总设计师张荣桥表示,由于火星探测的风险性较高、技术难度大,因此我国在制定火星探测方案的时候,一次发射任务实现“绕 着 巡”并不是最初的目标。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总设计师 张荣桥:去火星的难度很大,到目前为止,整体的成功率50%左右,对于着陆类的任务成功率只有40%多一点,这是客观现实。当初我们的方案是选择了一个风险相对较小的,也就是去环绕的方案。
尽管难度大,但依托我国探月工程所积累的经验,以及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强大的运载能力,我国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目标设定为通过一次发射任务,实现“绕 着 巡”三大目标,并计划在第二次火星探测任务中实现采样返回。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总设计师 张荣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为我们提供了必备的发射能力。所以有了这些基础,最后形成了我们国家火星探测“一步实现绕着巡,二步完成采样回”的总体发展思路。
“祝融号”火星车可实现自主休眠和脱困
由于火星距离地球较远,地面工作人员与火星车通信时间较长,所以“祝融号”火星车在自主工作和执行任务方面进行了全新的设计。
在遇到极端天气情况下可以自主休眠,而如果在行驶过程中出现困难也可以自行脱困。
由于火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相似,昼夜交替也与地球类似。
因此,祝融号火星车在正常的条件情况下,夜间不需要休眠,但要保持低能耗状态。
而在遇到沙尘等气象条件下,就会根据实际情况自主休眠,为后续继续开展工作保存能量。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 天问一号任务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 孙泽洲:一种就是沙尘非常严重,然后我们要进入休眠的状态,这个状态下我们是不会收太阳翼的,毕竟唤醒的时候,我们还需要感知太阳的能量之后才能唤醒。
除了天气条件,复杂的地形地貌也会在火星车行驶过程中带来挑战。
面对地面凹陷等不可预知的困难,也需要祝融号火星车自主应对和解决。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 天问一号任务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 孙泽洲:如果在火星表面出现一些沉陷的话,一种如果一个轮子沉陷了,我们可以把轮子抬起来,变成5轮的移动方式,然后实现脱困。另外我们可以通过蠕动的方式来实现脱困。在地面我们也做了大量的实验,脱困能力上应该说可以有很大的提高。
测控系统随时关注火星车和环绕器
目前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进入到火星表面的巡视勘查阶段,“祝融号”火星车将不断向地球回传所获取的科学数据。
在这个过程中,测控系统需要随时关注火星车和环绕器的一举一动,为数据顺利回传提供保障。
目前,祝融号火星车的所有数据需要通过环绕器回传到地球,所以为了保证数据质量和准确回传,测控系统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保证用于中继通信的环绕器始终处于中继轨道。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责任总师、测控系统专家 崔晓峰:环绕器的轨道是要不断进行维持,来保证它的轨道能够准确完成它的中继任务。当需要进行维持的时候,提前要制定控制策略,然后制定计算控制数据,把这些控制数据来进行环绕器的数据上注来控制它,完成轨道控制,这个时间周期大概是10天。
除了维持环绕器的轨道,测控系统还需要给火星车制订每一天的工作计划。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责任总师、测控系统专家 崔晓峰:主要是根据火星的时间来制订它(火星车)的工作计划,因为这主要是基于火星表面的太阳光照的情况,每天几点钟做什么工作,基本上是按照这样的规律去做,但是匹配到地球上来讲,这个时间每天就是不固定的了,所以现在我们每天对火星车进行控制工作,实际上当前来讲主要的工作都是在后半夜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