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闭幕,向世界传递中国电影强势复苏领跑全球的力量
图片来源:上海国际电影节记者 黄景源
2021年6月11日至20日,在迎接建党百周年之际,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成功举办。
本届电影节期间,上海40家影院共计放映场次1423场,观影人次超过32万,成为全球如期举办且参与人数最多的国际A类电影节,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防疫抗疫的伟大成果,传递了中国电影强势复苏领跑全球的坚定力量。
以光影致敬百年,上海出品《1921》揭幕本届电影节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也是中国电影的发祥地。作为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影片,6月11日晚,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拍摄的影片《1921》在金爵盛典上亮相。
《1921》以时代“横截面”视角切入,聚焦发生在1921年前后的故事,全景式重现了百年前波澜壮阔、开天辟地的历史时刻——来自五湖四海平均年龄仅28岁的热血青年们,克服重重困难,聚集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921》海报。
为期十天的电影节,将营造庆祝建党百年浓郁氛围贯穿始终。
影片展映特别策划“百年征程·红色光影”单元,放映拍摄于不同年代的《白毛女》《永不消逝的电波》《青春之歌》《红色娘子军》《革命家庭》《英雄儿女》《南昌起义》《风声》《流浪地球》《金刚川》《武汉日夜》《柳青》等12部影片。
作为上海国际电影节的重要组成部分,金爵电影论坛通过思想交流、观念呈现、经验分享,促使电影人们相互启发、形成共识。
在以“共圆百年梦·启航新征程”为主题的中国电影产业高峰论坛暨开幕论坛上,国内电影企业代表公布主旋律片单,创作计划延续到整个“十四五”,数量与质量齐升。
在“主旋律电影的市场化探索”“重塑想象·定义未来——中国科幻电影新思考”“虚拟与现实——电影制作新变革”“长三角电影合作”等为主题的论坛活动上,各路嘉宾谈创作、谈产业、谈合作,充分展现推动中国电影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与信心。
“朋友圈”越来越广,电影市场海外展商占比近六成
今年在严格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执行上座率上限75%的保障下,上海国际电影节在10天会期内,为观众展映了来自62个国家和地区的405部精选影片。
其中,“一带一路”电影周首次将展映活动推送至南京、苏州、杭州、宁波、合肥五城,这也是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次于电影节期间在上海以外的城市举办影展。
汲取2020年首次推出国际影视云市场的成功经验,本届电影节恢复线下电影市场,优化完善线上“云市场”,以线上线下双平台模式,尽心尽力为中外电影展商提供更加丰富完善的“上海服务”,也吸引了更多海内外专业机构的参与。
据统计,本届电影节电影市场线上线下展商共459家,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海外展商占比近六成。可以看出,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已经完成从“线上辅助线下”到“线上线下双平台”的转变。
各国电影大师集聚的电影学堂,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云对谈”模式,进一步收获口碑。泰国导演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俄罗斯导演亚历山大·索科洛夫,与贾樟柯导演,万玛才旦导演等汇聚电影学堂,分享创作感悟,对话电影未来。
尽管面对疫情挑战,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各单元评选依然成色十足。今年电影节共收到来自113个国家和地区的报名影片4443部。展映影片中,世界首映73部,国际首映42部,亚洲首映89部,中国首映99部。
近年来上海国际电影节积极创新求变,在与戛纳电影市场多年合作的基础上,今年两大国际A类电影节达成“SIFF YOUNG上海青年影人扶持计划”的实质性新合作。
一个月后的戛纳电影节,首期“SIFF YOUNG青年影人扶持计划”推选出的韩帅、梁鸣、饶晓志、王晶、曾国祥等五人,将通过视频方式亮相戛纳电影节戛纳电影市场。
近年来,上海国际电影节形成了以金爵奖评选为核心,电影项目创投及训练营、短视频单元评选等组成的人才培养体系。
以创投为例,历年创投项目在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大放异彩。本届电影节金爵奖主竞赛单元入围华语片《柳浪闻莺》的导演戴玮,从2008年的上影节创投一路走来;2018年创投项目、曹金玲导演的《莫尔道嘎》,今年成为“一带一路”电影周开幕电影。
本届电影节还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多实践机会,首次推出的“影像滴水湖·48H挑战赛”中,从120个报名团队里脱颖而出的8个年轻团队,用48个小时的时间,用镜头记录下了临港新片区的生机与活力。
观影人次超32万,展映影院覆盖五个新城
据统计,本届电影节,上海40家影院共计放映场次1423场,观影人次超过32万,举办映后见面会26场。在这些观影人群中,除了72.3%的上海影迷,还有大量影迷来自北京、杭州、苏州、南京等地。40家影院也从中心城区延展到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五个新城。
上海是人民的城市,电影节是人民的节日。
除了影院展映,本届电影节还在滨港商业中心、金桥国际商业广场、上滨生活广场、松江云间粮仓文创园、奉贤区博物馆、嘉定西云楼、环球港七个放映点进行惠民放映,电影节期间的10天共放映27部电影、60余场。
6月12日,电影节“百年征程·红色光影”展映单元中的抗疫题材纪录电影《武汉日夜》制作了无障碍版本,让视障人士能通过影片的声音效果和耳机里单独播放的解说音轨,共享影片的魅力。
“露天放映是城市社区生活十分珍贵的体验,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展惠民放映活动,对人文脉络的重建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电影《1921》的联合导演郑大圣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
从产业集聚到影响辐射,以光影共建共享
加速走在全球影视创制中心的上海,正集聚产业能量。
今年端午节火爆全网的水下“洛神”舞蹈《祈》便是在上海松江取景的。事实上,位于松江区的上海科技影都自2018年启动建设以来,已集聚近7000家影视企业及工作室,覆盖影视创作、拍摄、培训等,基本实现影视全产业链发展。此次上海科技影都在电影节平台再次发布影视产业发展重大成果,启动一批重要项目。
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持续动态调整影视产业专项资金政策,签约一批重点影视文化企业,揭牌上海科幻影视产业基地,并发布了5G数字影视创制云平台成果。
静安区在电影节期间发布《静安区关于促进影视、电竞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从九个方面支持影视和电竞两大文创产业在静安的发展,与上海市电影局宣布将共同打造“影视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开展青年人才建设。
为落实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上海国际电影节在各个办节板块推动长三角地区电影的交流、合作和发展。
今年,长三角三省一市联合举办庆祝建党百年重点影片推介会;“长三角影视拍摄基地合作联盟”发布《长三角影视拍摄指南》(2021版;“一带一路”电影周也首次走出上海、走向长三角。
自2018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发起成立“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以来,这个电影共同体组织日益壮大,目前已拥有46个国家的53个成员机构。
面向“十四五”和2035年,随着中国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迈进,上海国际电影节以创新为驱动力,正一年迈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