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社论】校外培训,“两条跑道”画好了
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物理、化学、生物按照学科类进行管理;体育、艺术学科,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等按照非学科类进行管理。
日前,教育部网站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的通知》,明确了校外培训学科类范围,为开展校外培训画好了两条不同的“跑道”,也为规范校外培训市场提供了明确而具体的指南。
不久前出台《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并明确: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意见》所释放的从严治理信号以及推出的监管措施力度前所未有,坚定的改革决心溢出纸面。
校外培训机构体量巨大,尤其在资本力量的裹挟之下,大有形成国家教育体系之外的另一个教育体系之势。这种状况不仅加重学生负担,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也严重扰乱教育教学秩序。校外培训机构所提供的学科类培训超前超纲教学、强化应试,违背了素质教育的教育改革方向,也背离了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从严审批机构、严禁资本化运作、压缩学科类培训时间……严格规范学科类培训的种种举措是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减轻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也是要阻断校外教育对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绑架,维护健康教育生态的要求。
其实,校外培训的定位是“影子教育”,应该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在于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教育需求,而不应该是喧宾夺主,乃至于绑架学校教育和全社会。显然,大搞超前超纲教学、强化应试的学科类培训,搞错了自己的位置,因此必须对其严格规范,促其熄火。
对两类校外培训的分类管理,无疑也鲜明体现了对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规范校外培训市场并不是要一刀切地杀死这个行业,也不是不支持学生的校外教育,而是要引导其健康有序发展,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更好满足多元化需求。因此,对于符合“五育”并举、全面发展人才培养方向的体育、艺术学科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要分类管理,采取的是包容、鼓励的态度。
两条不同的“跑道”已经画清楚了。对于校外培训机构而言,应该深刻理解系列政策背后所阐明的国家教育态度,摆正自己的位置,充分利用自己在素质教育跑道上的优势,做教育创新的供给者、做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好帮手,不越位、不抢跑,如此才能迎来新的发展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