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企业家公众号
在技术加持下,经济增长和财富创造的飞轮加速旋转,技术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也被视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马吉英
编辑|李薇
“蜂巢能源为什么能在未来与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竞争?”在跟投资人打交道时,蜂巢能源董事长兼CEO杨红新经常被问到这个问题。
跟宁德时代的装机量相比,蜂巢能源确实差距不小。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宁德时代装机量为25.76GWh,市占率为49.1%,蜂巢能源装机量为0.84GWh,市占率仅为1.6%。
杨红新给出的回答是,蜂巢能源选择了一条差异化竞争的道路,即技术差异化。7月16日,蜂巢能源宣布无钴电池正式实现量产,公司也是全球首家实现无钴电池量产的动力电池企业。
技术是后来者突围的砝码,也是领跑者构筑护城河的利器。
新一波造车浪潮正在兴起。在GGV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符绩勋看来,造车新势力必须要拥有自己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的能力,如果在这方面不投入,只是造车,产品的差异化空间是有限的。
在工业互联网领域,技术实力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为了不断提升自身在无线和算力方面的能力,工业互联网公司蘑菇物联将超过50%的销售额及融资额都投入到研发,目前已经申请了70多项发明专利。
随着竞争激烈程度的提升,市场需求的快速爆发以及各项助推创新政策的出台,技术创新和商业化落地正迎来空前机遇,围绕技术展开的竞争也正成为当下商业领域最核心的竞争。
“对冷链物流行业来讲,怎么通过信息科技、区块链技术等确保食品安全,实现产品溯源,非常关键。”鲜生活董事长席刚说。
在技术加持下,经济增长和财富创造的飞轮加速旋转,技术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也被视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但另一方面,技术带来的估值泡沫也值得警惕。不止一位投资人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表达了对技术型企业存在估值泡沫的担心。
“现在不少的芯片企业已经有一点点透支到后面的估值。”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告诉《中国企业家》。在他看来,不是所有拿到A轮融资,然后B轮、C轮还有很多人追着进的公司,未来就一定成功。即便一家公司在多轮融资后估值涨了很多,未来还是有可能失败。“所以我觉得保持对科技的敬畏,坚持实实在在地把产品做出来的务实态度,非常重要。”邝子平说。
良性循环
森亿智能创始人、CEO张少典注意到,大概1995~2000年间,美国医院迎来大数据中心建设的高峰期,但在中国,这个高峰期近几年才到来。其背后因素,与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有关。
总体来说,跟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相关的一些应用和系统建设,被直接或间接地作为医院的考核指标,由此极大地推动了人工智能在医院的落地和应用。“现在医院的预算、财政投入,已经越来越多地从传统的医疗信息化转向新一代数字化和智能化建设。”张少典说。
但到目前为止,在中国大概接近3000家的三级医院当中,已经初步建立了大数据中心的也就大概六七百家。对森亿智能这样的人工智能公司而言,这意味着巨大的机会。7月初,这家公司刚完成了5亿元的E轮融资,有了更多弹药进行研发投入。
资本市场等相关制度设计,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创业者和投资人在技术创新领域的参与热情。
两年前,科创板首批公司上市,目前已经有超过300家公司上市,总市值近5万亿元。科创板的推出,增加了二级市场的流动性,使得投资人更有动力进入医疗健康、半导体等领域,相应地创业创新也更有活力,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以达晨财智为例,目前其已有16家投资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我们还是希望投一些科技驱动的公司,而不是资本推动的公司。”达晨财智执行合伙人、总裁肖冰说。达晨财智做出投资决策的核心逻辑,是看企业的技术领先性有多长时间,它的差异化有多大。
除了政策和制度设计层面由上而下的推动,新冠肺炎疫情也在某种程度上凸显了技术的重要性,加速了数字化技术在相关行业的推广与普及。
“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意识到了远程和数字化的威力。远程数字化本身就是一个提高效率的工具,当人们的接受度提升之后,整个医疗行业的发展就变得更加高效。”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杨云霞表示。
而在半导体领域,邝子平在2017年左右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人才现象,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带着“成建制”的工程师队伍,在这个领域创业。以往国内的半导体企业更多是扮演低端替代的角色,但随着人才涌入、地缘政治等原因,国内的高端芯片开始崛起。
对资本而言,这意味着背后巨大的机会。
“我们非常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5到10年会有越来越多的千亿市值的公司出现,而且它是新的biotech(生物科技)公司。”杨云霞说。
杨云霞的判断基于两点,一是医疗板块消费升级,老百姓更愿意自己掏兜为健康买单,所以流到医疗健康板块的钱越来越多;二是技术突破,“原来我们治病是用小分子、大分子药物,你突然之间发觉,核酸药物可以横扫千军,一下子就好像横空出世一样”。她认为,类似的革命性手段越来越成熟之后,就一定会催生更多的有相当体量的医疗创业公司。
跨越鸿沟
一方面,技术在不同行业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以清洁能源行业为例,IDG资本在十多年前就开始投资布局这一领域,在太阳能、电动车、动力电池、储能、充电桩、氢能等细分领域,形成了全面的覆盖。
在IDG资本董事总经理刘知海看来,凭借供应链及规模制造优势,全球太阳能和动力电池行业的产能大多数集中于中国企业,这是中国企业发展国际竞争力的宝贵机会,也进一步印证了能源行业从资源驱动在向技术及制造驱动转型。
但另一方面,技术与业务需求之间,往往存在着一道鸿沟。如何让技术方更好地理解业务,真正在业务场景中实现落地,是横亘在技术创业者们面前的共同难题,也是让技术释放其产业价值的关键一环。
森亿智能刚创立时,团队的想法很简单,“我们觉得自己就是擅长人工智能和算法,所以就做人工算法,然后把这些算法形成一些模块卖给其他人,其他人用我们的算法包装成产品,再卖给医院等客户。”张少典回忆。
但按照这种模式试了一年左右,张少典发现这条路根本走不通。因为没有解决终端需求,没有人愿意为此付钱。这让他意识到,如果只专注于单一的技术,手里没有客户,公司很难生存,因此,“一定要做产品”。
之后,森亿智能进行了一次“接地气”的战略转型,围绕着终端客户需求来开发产品。几个联合创始人每天背着笔记本电脑到医院去拜访,“我们也没什么资源,没什么背景,只能靠技术和产品去说服我们的客户”。从最开始跟客户接触到拿下第一个100万元以上的订单,一共用了27个月的时间。
而一旦跨越鸿沟,技术对企业乃至整个产业带来的影响和改变是巨大的。
晶泰科技曾帮助一家药企的一款针对婴幼儿的药品提前大约一年上市,为此还赢得了该药企内部当年的创新科技奖。“对于药企来说,越早上市,利益和营收的提升越显著。哪怕早上市一两个月,可能对应的是千万甚至过亿级别的收入。算法和算力确实能加速药物的研发和上市。”晶泰科技联合创始人、CEO马健说。
在投资人看来,相对于年轻的创业者,行业老兵在理解客户需求时往往更有优势。
“所有项目的核心还是企业家,我们特别喜欢技术背景出身的企业家,因为他敢于在技术创新领域做重点投入。”肖冰说。
蜂巢能源从长城汽车独立出来之前,杨红新已经在长城汽车工作十余年,历任长城汽车技术中心副主任、长城汽车动力电池事业部总经理等职。他在跟客户接触时发现,其实中国客户所关心的不是电池产品走三元路线还是无钴路线,他们最关心的是电池的性能是否满足要求,最关心的是成本、价格是否有竞争力。只是不同供应商的实现手段不一样,有的用三元实现了,有的用无钴实现了。而国际客户除了性能与成本方面以外,还会关注资源的可持续性。
“中国的客户在未来也会逐渐重视(可持续性)这件事情。”杨红新判断道。
8月26日至28日
2021未来之星年会将在南昌举行
数百家创新公司齐聚赣江新区,探讨数智化路径
报名通道已经开启,点击下图即可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