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致远互联 | 顶流低代码玩法攻略:技术锁定需求
近年来,国内低代码概念火热,在IT领域一直饱受追捧。在“人人可为程序员”的诱人口号下,大量草创企业也开始涌入这一赛道。然而因缺乏业务场景积淀和技术基础,具体应用过程中,很多中小厂商往往难以匹配企业IT建设需求,从而在市场上造成低代码“名不副实”的形象折叠。
但低代码的普及应用仍在不断提速。根据某咨询分析,2020年中国低代码行业市场规模为15.9亿,未来5年,随着低代码技术的成熟及行业经验的积累,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将被挖掘,行业整体仍将维持50%以上的复合增长。
在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良莠不齐的市场环境中,低代码到底应该怎么玩?
另一家调研机构亿欧智库将低代码厂商划分为应用交付类、场景衍生类以及生态构建类三大区间。亿欧认为,如果从用户业务需求角度分析,生态构建类厂商通常具备较强的开发能力和业务场景应用经验,代表厂商如致远互联、金蝶、用友等。
图选自亿欧智库《2021年中国低代码市场研究报告》其中致远互联的低代码客户使用率已达到80%。据悉,早在低代码概念还未诞生时,该厂商就开始从用户个性化需求出发,踏上了以标准化产品实现定制化开发的路径。并通过技术锁定需求的方式,逐渐将低代码思想化而用之,与云服务、中台、协同运营平台等融为一炉,打造出COP生态化新品类。
从致远互联身上,可以清晰的看到低代码供给侧顶级玩法攻略。
用标准化产品实现定制化开发
低代码思想在致远互联发轫于标准化协同办公产品时代。彼时的低代码概念还未成型,包括致远互联在内,业内厂商都处于软件开发模式探索阶段。启动低代码研发源于致远互联的一个产品战略决策:坚持平台化协同管理路线。
“走产品化、平台化路线意味着要放弃份额很高的项目化业务。如果以营收最大化为目标,当时我们需要做一些定制化需求较强的项目开发,代价是放缓自身产品技术研发。但致远互联没有选择挣这个热钱。”回忆起来,致远互联副总裁刘亦然至今仍难掩对掌舵者战略目光的敬佩。
十几年前一家企业给出两三百万让致远互联做一个大项目,消息刚刚递到董事长案头便被直接拒绝。“当时的百万级项目可能已经相当于大部分厂商的全年营业额,致远互联不接项目化业务,是要给客户提供可以长期使用、持续迭代的产品化服务。”
摒弃掉项目化开发业务,致远互联开始全力投入标准化产品研发,尽量以标准化思路满足客户的定制化需求。在此背景下,第一款低代码雏形产品——业务生成器终于问世。
伴随着“随需定制”的产品slogan推向市场,第一代业务生成器已经可以帮助用户通过拖拽、组合的便捷形式搭建业务特色应用,赋能标准化产品也可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业务定制需求,并进一步降低了交付成本。这种从需求出发,以产品服务为核心的技术研发路线,让致远互联的低代码服务在用户业务场景中不断沉淀,实现了技术价值的真正落地。
以业务为核心打造平台化服务
从致远互联业务生成器的研发逻辑中不难发现,低代码的开发和应用从业务需求中来,最终也回归到业务场景中去。
用致远互联低代码架构师王文友的话来说,“低代码就是一个要飞入寻常百姓家的东西。”从技术层面分析,致远互联当时坚持做产品化OA,很关键的一个价值核心就是审批,低代码的目标是在审批上实现业务管理的全员级应用。
因为审批涉及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全组织流通下的知识转移等,所以致远互联的低代码开发思想,并没有像其他厂商一样直接从表单出发,而是从更贴近于业务层面的流程开始设计,把只有开发人员才能做的审批,变成业务部门可以直接上手的新型IT架构。
事实上,当下的低代码产品按照设计思想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表单型驱动,相对较为轻量化,以成本较低的点状式应用为主,适用于业务需求简单的中小型企业;第二种是模型驱动,设计架构较为复杂,对技术研发基础和业务场景沉淀要求较高,同时也更能满足大型企业的多元化场景需求。
如果以此来界定厂商的软件开发服务,致远互联从一开始走的就是模型驱动路线。王文友介绍,致远互联的低代码产品细分为领域模型驱动,受益于大量的业务场景积淀,致远互联的这种产品模式从业务生成器逐步进化为CAP业务定制平台。
在产品功能上,该平台基于“组织模型、基础数据、表单、业务流程、业务关系、数据报表、统一门户、权限”八大引擎,以模型驱动数据、模型驱动页面、模型驱动分析和模型驱动服务的思想,提供全程可视化的设计器、零代码/低代码开发模式、“拖拽式”业务搭建方式等软件开发功能;在服务模式上,致远互联庞大的业务场景沉淀出丰富的组件、业务包资源,并通过平台向用户开发,为企业运营者在应用开发上提供全方位参考,可以更高效便捷地构建企业特色业务管理体系。
加码技术进阶云端规模化定制
提及致远互联的低代码平台服务,王文友不无自豪。他透露,曾经接到一位低代码平台用户的电话,这位用户体验了低代码平台服务后,通过致远区域负责人辗转找到王文友专程致谢。用了整整三个小时,反复赞叹这一开发平台的“好用”,让王文友印象深刻。
然而当时低代码平台的“好用”,传播范围仅限于致远互联线下体验过的用户圈子,由于低代码开发服务的不可见性,本地部署体验的模式很难形成规模化盈利,好用而不好卖。
云技术的研发应用为致远互联低代码平台摆脱了这一窘境。
王文友介绍,随着致远互联云战略的转型步伐加速,低代码与云服务的结合愈发紧密,通过云原生、微服务与低代码的技术叠加,低代码平台逐渐走上云端,形成企业应用与定制一站式云服务平台——协同云定制平台。
依靠多年服务积淀下的众多行业领域场景应用产品与解决方案,协同云定制平台可以提供应用在线体验、在线POC、在线预览、在线调试、在线交付的云端一体化流程。借助组件化/积木式的应用封装及扩展能力,帮助开发者实现了应用即时创新,体系持续升级。
另外,致远互联的低代码平台在云端也更为开放。用户不仅可以在线体验高效便捷的低代码搭建能力,还能更充分利用原有资源库中的组件和业务包资源,同时企业自身搭建的成品应用也可以上传至平台商城进行复用,完成商业变现。
这意味着,低代码平台云化后拥有了更广泛的受众和更广阔的体验通道。用户的产品体验更好,应用创新动力更高,低代码业务定制更为规模化。
一个生命力更强的云端生态趋于成熟。
做宽赛道构建COP生态新品类
致远互联的产品研发历程既是致远在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协同需求逐渐深化理解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融合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的过程。低代码平台的进阶也不外如是,最终将围绕业务流赋能致远互联的产品服务,进而实现更广泛、深入的用户需求覆盖。
在低代码技术研发背后,是致远互联协同运营平台COP的服务下沉。据了解,通过低代码对中台能力的封装,致远互联已经将低代码平台的技术能力与COP体系融于一体。这种产品模式决定了致远互联的赛道已跳出传统OA范畴,并区隔于CRM、ERP、SCM等细分系统,COP在服务体系上更侧重于企业运营架构和数据资源的整合链接,以协同管理服务触达全业务场景,帮助企业释放数字生产力。
“低代码让协同运营平台COP可以更快速的深入到客户企业的核心业务场景,服务于企业全链路体系的协同运营,但致远互联并不是要跟某一赛道争抢份额。”
刘亦然强调,目前致远互联低代码搭建的应用都是在协同运营平台的基础上完成,很难在异系统中直接复用。“所以致远互联要做的不是要取代谁,而是从业务整体层面做宽赛道,构建一个全新的COP生态品类,去帮助客户填补CRM、ERP、SCM之外的业务需求空白。”
比如在鱼跃医疗的数字化服务中,致远互联就是以其既有的SAP系统为基础,引入标准化、产品化的信息工具,以实现主数据、供应商等基础信息与业务流程的连接,借助协同运营平台和低代码业务定制能力实现关键应用场景的一体化协同。
同样的COP协同服务案例还有浙江国贸、四川商投、中粮贸易、郎酒集团等众多大型政企单位。数据显示,目前致远互联总计已服务政府和企业级客户4万多家,涵盖制造、建筑、能源、金融等众多行业。
若以此来衡量,致远互联的低代码进阶之路上,已经成功造出了一个行业新品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