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观察|上市首日破发,理想汽车如何撑起2400亿港元市值
8月12日,理想汽车(02015.HK)登陆港交所,开盘报118港元,与发行价持平,随后盘中破发,一度跌至115.5港元,收盘报117港元/股,跌0.85%,总市值2400亿港元。
理想汽车也成为小鹏之后,第二家回到港交所上市的造车新势力。2020年7月30日,理想汽车正式以“LI”为证券代码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此番登陆港股距其在美上市仅相隔一年。截至美国时间8月11日收盘,理想报30.72美元,总市值276亿美元。
增速乏力
招股书显示,理想汽车在2018年、2019年、2020年的营收分别为2.84亿元、1.51亿元、94.6亿元;净亏损分别为15.32亿元、24.39亿元、1.52亿元,三年总计净亏损41.2亿。而在2021年第一季度,理想汽车已净亏损3.6亿元。
就2021年第一季度数据来看,在“蔚小理”三家造车新势力中,理想增速相对乏力,同时也是最“缺钱”的一家。
根据三家新势力车企公布的财报,一季度蔚来交付20060辆汽车,同比增长423%,环比增长15.6%;小鹏交付13340辆汽车,同比增长487%,环比增长3%;理想交付12579辆汽车,同比增长334.4%,环比下跌13%,是唯一一家环比负增长的车企。
在营收增速上,理想亦未能超越蔚来、小鹏。2021年第一季度,蔚来汽车营收79.82亿元,同比增长482%;小鹏汽车营收29.51亿元,同比增长616%;理想汽车营收35.75亿元,同比增长310%。
而在第一季度现金储备方面,蔚来为475亿元,小鹏为362亿元,理想则是303亿元。
理想汽车总裁沈亚楠在理想汽车香港上市仪式后的媒体沟通会上说,此次港股募资后主要是用于补充现金储备,以便支持未来的研发计划。
增程、纯电两条赛道烧钱
招股书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理想汽车的研发费用为1.9亿元,在2021年第一季度,这一数字已增至5.2亿元。
不过在未来的研发投入上,理想还得烧更多钱。
从2018年10月理想ONE发布以来,理想的产品体系中仍然只有一款在售车型。单一标准配置、统一价格的理想ONE为理想减轻了生产、销售等方面的负担,但是,单一产品布局也会带来风险。
在招股书中,理想汽车表示,其业务目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理想ONE,未来新车型若未能及时推出或不受市场欢迎,或车型不能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等因素,将会对理想的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不仅如此,理想ONE作为一款增程式电动车,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政策风险。北京已出台相关政策,停止向增程式电动汽车发放政策补贴;在上海,增程式电动汽车则已无法享受新能源汽车专用牌照,理想车主需通过拍卖获取牌照。
从招股书中不难发现,理想也早已意识到单一增程式车型所带来的风险。
据招股书,理想将研发高压纯电动汽车技术、平台及未来车型、智能汽车及自动驾驶技术、未来增程式电动车型。
也就是说,未来的理想将要在纯电动技术和增程式技术两条赛道上不断烧钱。
招股书显示,理想计划在2022年于X平台推出一款全尺寸豪华增程式电动SUV车型,并于2023年基于这一平台再推出另外两款SUV车型。
同时,在纯电动车型方面,理想正在开发两个高压纯电动车型平台——Whale和Shark,预计自2023年起,这两个平台每年还将至少推出两款高压纯电动车型。
在未来两年内,理想要基于3个平台研发出3款增程式车型和2款纯电动车型。理想方面在沟通会上表示,每款车投资大约在25亿元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理想汽车总裁沈亚楠在理想汽车香港上市仪式后的媒体沟通会上表示,内部在研讨回归A股可能性。
新势力造车是门烧钱生意。一位新能源车研发人员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理想之后两年要做3个平台,还计划推出5款新车,在研发上的烧钱速度将是惊人的。”
此外,作为新入局者加入到纯电动车跑道上,理想还面临着庞大的市场开发、基础设施铺设费用。一位汽车行业分析师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理想ONE走的是增程式技术路线,对于充电基础设施要求不像纯电动车那么高,这也就导致了理想没有像特斯拉和蔚来那样的充电网络。
2021年2月,理想汽车CEO李想曾在公司内部信中表示,理想汽车2025年的战略目标是占据20%的电动车市场份额,位列中国市场第一。要实现这一目标,理想要做的不仅仅是烧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