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北京9月2日电 (记者刘霞)意大利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天文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大约1/3的类日恒星吞食了自己的一颗或多颗行星,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天文学家排除不太可能包含类地行星的恒星系统。
几十年来,研究人员已经知道恒星有时会吞没它们的“后代”。岩石行星富含铁、硅和钛等重元素,而恒星则大多含有氢、氦、氧和碳等较轻的物质。当一颗行星被恒星吞没时,它所含的重元素会弥散到恒星的外层,在光线中留下明显的特征。
最新研究负责人、意大利帕多瓦天文台天体物理学家洛伦佐·斯皮纳说:“如果一颗恒星含铁量异常丰富,但不含碳和氧等其他元素,这可以解释为其行星被吞没的蛛丝马迹。”
在最新研究中,斯皮纳及其同事通过观察107个双星系统(包含两颗类日恒星)来研究这种情况发生的频率。双恒星从同一团气体和尘埃中诞生,因此它们的化学成分应该几乎相同。研究小组还选择了在质量和温度上彼此非常接近的双恒星。
结果表明,33对双恒星中其中一颗恒星的含铁量比同伴高,这是恒星吞噬行星的迹象。这些恒星也富含锂,进一步证实了“吞噬行星”假说。利用这些不同的证据,研究小组计算出,大约20%—35%的类日恒星吞噬了其行星。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天文学家埃里克·马马耶克没有参与这项工作。他说:“以前科学家曾对行星被吞噬进行过研究,但这篇新论文提供了更多样本,并为这一现象提供了明确的统计证据。”
斯皮纳认为,太阳不太可能吞没任何行星,因为地球的重元素已经耗尽。这项研究有助于天文学家找到地球2.0——如果一颗类日系外恒星似乎吃掉了自己的“后代”,就可以将该恒星排除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