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有的口音智商低,有的口音不可信:为何无人能逃过口音歧视
对于北英格兰口音在社会上受到的歧视,我们已有了相当充分且到位的体察。比如,有研究表明,有北方口音的教师被要求发音“再高级一些”,北方出身的大学生也因为口音而遭到嘲笑。
但实际上,英格兰东南部的口音也承受着不少偏见。这个地区有各种口音,包括伦敦东区方言(多见于埃塞克斯郡)和多文化伦敦腔,后者主要是伦敦的年轻人在讲,由当地许多不同种族群体所塑造。然而,东南部地区的不同口音却被划分了三六九等,这既反映了社会的不平等,也深化着社会的不平等。
我(指本文作者、埃塞克斯大学语言与语言学博士后研究员Amanda Cole)最近展开了一项研究,内容是给近200名来自英格兰东南部的18-33岁的年轻人播放不同年轻人读同一句子的10秒音频片段。参与朗读的一百多人来自伦敦的不同地区,其中就包括东南部各郡。
参与者未被透露任何关于他们所听到的声音的信息,他们被要求用滑动刻度条的方式,评价自己认为每个声音听起来有多友好、多聪明以及多值得信任。研究结果表明,某些群体得到的评价比其他群体更负面。仅仅是基于口音本身,身处底层工人阶级的人就被认为比中上层阶级智力水平平均低14%,友好度低4%,可信度低5%。除去阶层因素,少数族裔背景的人被认为比白人的智力水平低5%。
与东南部其他地区相比,来自伦敦和埃塞克斯郡的人受到了更多负面判断,而在这些地方,口音素来就受到严重歧视。比如,来自埃塞克斯郡的人被判断为比来自伦敦西南部的人智力水平平均低11%。此外,女性被评价认为比男性的智力水平低2%,但比男性更友好,更值得信赖。
这是很不公平的。当一些人说话时,无论他们的话语是否清晰或有分量,他们都早早被贴上了不如其他人聪明、友好或值得信赖的标签。口音偏见是社会偏见的一面镜子,它维系着阶级偏见、种族不平等、性别和地域刻板印象的落后观念。
“标准”英音
在英国,许多人仍秉持着这样的观念:只有某几种特定的发音和语调(以“女王腔”为首)是正统和正确的,而其余的则是非正统。即使许多地区的方言自身古朴有趣,也免不了被认为是对“正确”英音的否定或违背,或被当作受教育程度低下的体现。
例如,在由时任伦敦市长的鲍里斯·约翰逊委托撰写的报告《为何他们无法阅读》中,作者就讨论到了“街头腔”(大概率是指多文化伦敦腔)与所谓的伦敦学龄儿童识字率不达标这一现象之间的联系。
伦敦极其多元的人口构成孕育出了一种特殊的口音,人们称之为多文化伦敦腔。图片来源:Kathy deWitt / Alamy被我们视为正确或正统的英音——在发音、词汇和语法层面——本质上并不比任何其他地方口音好。没有任何一种方言是有缺陷的,它们也有复杂的语法系统,也有同样的表达广度和深度以及流畅性。
说到底,我们今天任何一个人所说的英语都是时间维度下的一个标本而已。几千年来,英语的语法、单词和发音一直在变化和发展。如果不存在这回事,我们完全可以在不借助任何参考的情况下读懂《贝奥武夫》(一首约一千年前用古英语写就的诗篇)。
对抗口音偏见
我们所认为的“正确”的英语就像插在流沙中的标尺,是媒体界、教育界、政界以及民间对这种成见的盲从不断深化着标准英音这个伪概念。
标准英音是如此的深入人心,以至于我们情愿相信它是真的存在,尽管这样可能会将我们置于不利地位。在我的研究中,工人阶级也认为其他工人阶级的人没有中产阶级听起来那么聪明。而具有少数族裔背景的人们基于所听到的口音,得出了白人是最聪明的群体这一结论。
那么我们能如何对抗口音偏见呢?首先是改变观念。我们已经能够看到一些很棒的项目,它们力求提高大众对口音偏见的认识,如“英国口音偏见(Accent Bias Britain)”和“口音主义项目(Accentism Project)”。
作为个体,让我们重新评估“他(她)有口音”(只要你讲话,你就是有口音的)或“他(她)发音不标准”这样的短语。事实上,大多数人的发音方式都反映了他们是谁,体现着他们的出身、阶级、种族、身份认同感和生活经历。我们有什么理由期望人们把这些东西隐藏起来不予示人呢?
当发现别人讲话有口音时,我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把这些人分门别类,并对他们妄自下一些判断。我们大家一定都这样做过。这种行为往往是无意识的,不带有任何恶意。但你也可以选择主动地对抗这种条件反射,控制你内心涌现出的关于对方的种种感觉和想法。只有当我们意识到口音偏见的存在,及其在加剧不平等方面所发挥的力量时,我们才能把握住推翻它的机会。
本文作者Amanda Cole是埃塞克斯大学语言与语言学博士后研究员。
(翻译:张璟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