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

魔都与新城·嘉定|以文化人到以产兴城

时间:2021-10-17 20:47:12 | 来源:澎湃新闻

原标题:魔都与新城·嘉定|以文化人到以产兴城 来源:澎湃新闻

“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嘉定新城该如何发力,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如何寻求科技与文化发展?

10月16日下午,“魔都与新城”系列讲座第四场“嘉定——以文化人到以产兴城”在上海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举办。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何继英、复旦大学历史学教授冯贤亮、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围绕嘉定的考古遗迹、历史积淀、现实基础与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展开演讲和讨论。

“魔都与新城”系列讲座“嘉定——以文化人到以产兴城”10月16日下午在上海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举办。 澎湃新闻记者 周平浪 图

何继英:考古遗迹散发出浓郁文化气息

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何继英澎湃新闻记者周平浪图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何继英澎湃新闻记者周平浪图

何继英以“文风兴嘉定”为主题发表演讲,对嘉定的考古发现进行了系统梳理。

何继英讲到,嘉定区地处上海西北部,南宋嘉定十年(1217)建县,以年号命名。设置的依仁、循义、服礼、乐智、守信五乡又以“仁义礼智信”定名。嘉定十二年(1219)即兴建了嘉定孔庙。宋元时因地方士子甚少中举,人文不盛,遂募款造法华塔,又名“文峰塔”,以其振兴乡里文风。

何继英表示,嘉定是上海文物大区,20世纪50年代至今,经过文物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调查采集到新石器时代遗物。在嘉定发现了战国楚墓、汉代墓葬、唐代墓葬和唐经幢、宋元遗迹等众多文物古迹。

自战国以来各个时期的遗址、墓葬,地面古建筑得到妥善保护和修缮。南翔寺、古猗园、嘉定孔庙、秋霞圃和出土的楚国郢爰、唐宋元明清墓志、碑刻、书籍、墨书文字、文房四宝、书画折扇及金银玉器等。

这些考古遗迹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融进嘉定城的发展繁盛中,体现出嘉定文化的厚重和多元。

冯贤亮:“忠节”成为嘉定社会文化的核心表现和精神标志

复旦大学历史学教授冯贤亮澎湃新闻记者周平浪图复旦大学历史学教授冯贤亮澎湃新闻记者周平浪图

冯贤亮以“明清嘉定的社会与文化”为主题发表演讲,他从城镇的兴盛与生活变化、嘉定竹刻、嘉定名士三个方面介绍了嘉定在明清时期的社会与文化状况。

冯贤亮认为,从小家庭出发来看上海、看整个中国,其实可以更好地来认识整体变迁,来感知时代变化的大势,理解那个时代以知识精英为代表的人群,他们的文化追求和精神世界。

冯贤亮介绍,从宋代以来,嘉定的社会生活与经济发展,有着明晰的变化,特别是在明清时期。一方面,嘉定为“高乡”之地,依赖棉花种植和棉布生产,兴起以染料种植和加工为主的联动产业;产业发展带动市场建设,商贸繁荣,市镇兴起。另一方面,明代以来,商品经济活跃带动了地方产业兴盛,物质生活繁荣之际,嘉定人的精神追求也有新的动向。嘉定竹刻盛名天下,深受喜爱。

同时,嘉定士人注重家世清白、人品气节的传统,在明清之际得到了有力彰显,影响后世更为深远。有“江南三凤”之称的“江南三凤”侯峒曾、侯岷曾、侯岐曾家族、黄世祚等嘉定士人以“忠节”闻名,成为嘉定社会文化的核心表现与精神标识。

曾刚:优化科技文化环境,重视跨界融合与产学研一体化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澎湃新闻记者周平浪图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澎湃新闻记者周平浪图

今天的嘉定新城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曾刚以“嘉定新城科技文化魅力与前景”发表演讲,他表示,新时代背景下,增量型科技、数据、关系等新生产要素有替代消耗性劳动、资本、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作用之势,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第四次产业革命将重塑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同时在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战略背景下,嘉定新城发展迎来新的机遇。

嘉定新城本身具备良好的科技文化发展环境。一方面,嘉定的创新“硬件”条件优越,科技资源丰富,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智能传感器及物联网、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医疗等方面具备突出的科技攻关能力。另一方面,嘉定也具备创新“软件”环境条件,目标明确,各项政策规划先行,创新绩效显著。

曾刚表示,嘉定发展可以借鉴德国创新经验,如政府设立双创专项基金,重视基于产学研一体化的产业集群建设,园区和企业协同推进史太白基金会、弗劳恩霍夫协会等非政府组织等。

结合德国发展思路与嘉定新城的发展条件,曾刚建议:嘉定未来要重视跨界协同与融合发展;优化科技文化环境;推动科技、数字、关系三要素融合;重视产学研一体化机构建设,着力将嘉定新城打造成为独立的现代化新城。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