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政策输血+服务活血” 广东机器人产业脉搏跳动
中新网广州11月5日电 (孙秋霞 岳瑞轩)在机器人产业这条新“赛道”上,制造业大省广东产业集聚效应逐渐显现。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广东省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了74.6%。从纳税人户数来看,落户广东的工业机器人制造户数也增长迅速,较去年同期增长了40%。在这其中,系列税费优惠政策的出台落地和智慧税务的推广应用,为机器人产业发展减负添力。
赋能研发,企业创新灵感多
机器人行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具有研发成本高、投入大、周期长的特点。“在企业成立之初,我们就建立了研发中心,提取销售额8.5%以上的费用作为研发经费,开展工业机器人核心技术、关键部件与整机产品的研发。”佛山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数机器人”)财务负责人郭桂芳说。
据悉,华数机器人研发的机器人控制系统解决了机器人行业关键性的难题,目前已经实现规模化工业应用。每年,企业都保持有3款以上的机器人产品问世。
系列减税降费政策的精准落实,为机器人行业创新研发注入动力。近两年,华数机器人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减税近160万元,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386万元。
在东莞大岭山镇,成立于2007年的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拓斯达”),从无人、无装备、无场地的初创公司发展到行业领头羊,拓斯达的发展路径可以说是东莞“智造”发展的缩影。
“2014年东莞推出了‘机器换人’政策,我们公司的机器人首先在莞企里得到快速应用,这给我们带来了很大机遇和信心。”拓斯达财务总监周永冲介绍,东莞政府对机器人企业的支持力度很大,周边的配套资源也很齐全,公司产品成本更低,在市场上也更加有竞争力。
周永冲介绍,近几年拓斯达研发人员占总人数的比例超过30%,截至2021年上半年已获得授权专利464项。2017年度至2020年度,公司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按15%征收优惠政策,减免企业所得税税款超7000万元;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减免税款超2400万元。近十年来,拓斯达的收入额基本保持了年均40%以上的增长。
据统计,2020年广东税务部门为工业机器人制造产业纳税人共办理增值税即征即退退税1236万元,同时,通过增值税进项税额留抵退税政策为企业办理留抵退税1176万元,为企业减轻税收负担,节约资金成本。
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 岳瑞轩 摄智税驱动,广东智造开足马力
作为珠三角的制造业重镇,佛山重点打造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和机器人谷,推进工业机器人在家电、陶瓷、纺织、家具等重点行业的集成应用;而东莞则聚焦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重点将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生态科学城。
如何用智慧税务服务好广东智造?让海量税收数据“开口说话”便是其中一招。税务部门深挖税收数据与经济运行的内在联系,构建税收“云图”透视经济全景,强化税收大数据在机器人等行业的深层次应用,更加精准地服务企业发展和地方政府决策。
2020年疫情初期,许多企业都遇到供应链“断链”难题。为此,佛山税务部门应用税收大数据搭起供需桥梁,迅速推出“产业链智联平台”,供企业自主公开产品和寻找货源,解决疫情期间企业原材料供应不畅、上下游产销脱节等难题,推动企业复工复产。
据悉,由于上游供应商停工停产,广东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腾机器人”)的工业用传感器一度短缺。了解到这一情况,税务部门辅导企业使用“产业链智联平台”,成功帮企业找到供应商。
着眼于退税成本较高等难点、堵点,税务部门通过在信息化平台建设、部门联动上发力。在佛山,税务部门推出全业务全流程“云退税”,汇算清缴退税、减免退税、先征后退等退税业务类型可以随时随地“云端”智能办理,申请退税到税款到账时间由原来的平均10个工作日缩短至平均5个工作日。
在东莞,税务部门联合市政数局、市财政局等部门在办理相关退税款业务上打造“莞慧退”平台,实现退税业务电子信息数据在多个部门间的“秒批直达”,同步叠加对纳税人名称、银行行号、申请退税金额等关键信息的自动化、智能化比对复核功能,实现增值税留抵退税业务最快当天办理、当天到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