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

“乾隆白菜”触发情绪失控的“扳机点”

时间:2021-11-18 10:46:38 | 来源:法治周末

原标题:“乾隆白菜”触发情绪失控的“扳机点”

■主持人:马金顺 法治周末报社法治文化新闻中心副主任

■嘉 宾:宋广文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心理学教授

寇觉中 国内著名心理咨询专家、大康心理创始人

陈 玲 深圳市春风应激干预服务中心副总干事

李 娜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心理咨询师

不经意间,“乾隆白菜”成为诸多媒体关注的焦点。

11月12日,在天津交通广播直播节目《红绿灯》中,男女主持人因在关于美食的讨论中意见不合,为“乾隆白菜”在节目中发生争吵。随后男主持人失控摔门而去,直播暂时中断。

11月13日,涉事机构——天津交通广播发布《致观众和网友的致歉信》,就前一天发生的广播事故向观众和网友致歉,并称此次事故暴露出主持人职业素养缺失和队伍管理不严等问题。目前,涉事主持人已停职,并作出深刻检讨。

一时间,“乾隆白菜”冲上热搜,“情绪失控”备受关注。

11月15日,法治周末记者邀请国内几位专家就网友关心的情绪失控及其后果与防控进行了圆桌探讨。

情绪失控或可理解为“扳机点”被触碰后的情感爆发

主持人: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为何会突然情绪失控?

宋广文:每个人的情绪都是多样和多变的。情绪的变化,除了与个人性格有关外,也和其最近遇到的事情有关,比如,炒股失败、晋升受挫、希望老板加薪未加等。

情绪呈现出两极状态。欣喜若狂位居喜的最高程度;怒可以分为一般意义上的愤怒、还有大怒、狂怒。一般到了狂怒时,人就容易失控,比如,激情犯罪——那一刻,理智、理性已不能控制其行为,人处于类似于癫狂、疯狂的状态。这种时候虽然少,但存在。

所谓性格好的人或情商高的人,能准确识别情绪的原因及其反应的程度。理论上讲,性格好的人是不会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产生较大情绪反应的。情绪反应的强度与引起的原因是匹配的。

从这个角度看,此事件中,主持人谈论问题时观点不一致,属于正常,尚不足以引起其暴怒,甚至摔门而出。所以,男主持人在做节目之前也许有情绪没有发泄出来,在节目过程中没控制住情绪,而无意识地宣泄出来了。

陈玲:我并不了解男主持人为什么突然情绪失控。但对于情绪失控,可以理解为个人“情结”或者是“扳机点”被触碰后的情感爆发。

例如,某个人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总是被人说“怂包”时,都会有对自己的负性评价(例如“我不够好”),产生情绪反应(例如自责、愤怒等),并有明显的身体感觉(例如头晕、手麻等)。这个词就与当时自己的负性认知和负性情绪及身体感受等就联系到了一起。

长大后,在一定的情境中,遇到人再提“怂包”或相关表达时,这个人的“扳机点”就很可能被扣动,引起积压的情绪爆发。日常生活、工作中各种压力的积累,让任何一件看起来的“小事儿”都可能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成为“扳机点”。

现代人感受到的压力常高于以往,也乐于寻求减压之道。情绪管理是基于了解情绪生发规律的调控技能,大多数人并未接受到系统的培训,都是在成长过程中自悟成才的。因为视角所限,对生活、工作中涉及情绪管理的情境,例如,人际冲突、压力环境,许多人往往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事后追悔不已。

李娜:人本身拥有丰富的感情,会随着不同的场景表现出不同的情绪。虽然情绪失控因个体不同,减少不良情绪发生的诱因,也并不必然排除不良情绪,情绪失控仍较为常见。

当我们面对负面情绪影响时,如果不能很好地进行心理情感的自我调节,比如,让负面情绪得到合理的宣泄,如果不能多关注一些高兴或开心的事,导致未尽早让积压于胸的情绪及早消除,就会导致情绪失控。

在越熟悉的人面前,我们可以卸下所有的“盔甲”,所有情绪越容易被释放

主持人:事后,男主持人表示,与女主持人两人私下关系挺好。那么,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是否存在如下情况:在越熟悉的人面前情绪越容易被释放?

陈玲:有可能,前面我们提到的自我角色区分和转换时说到的期待,其实也可以说是我们常见的“应该思维”。应该思维的本质,不是去认识真实的世界,而是试图让真实的世界臣服于我们头脑中已有的规则。

当世界不符合我们头脑中的规则时,就容易表现出怨恨、愤怒、焦虑或者沮丧的情绪。而这些情绪对熟悉的人会表现得更加明显。

李娜:从心理学角度来讲,熟悉的人互相之间最为了解,是关系最为密切的人,相处起来没有包袱,不修饰不掩饰。再者,熟悉的人因互相了解,包容度更高,面对熟悉的人也就疏于情感控制。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隐藏自己的情绪,在陌生人面前我们不能示弱,需要时刻紧绷。而在熟人面前,我们可以卸下所有“盔甲”,不需要考虑是否难堪,所有情绪更容易被释放出来。

因此,情绪常有、愤怒常有、失控常有,但最终,成年人的头脑中需要有一个终止键,懂得及时将其摁下去,不让自己因为一时冲动而走向彻底的失控。

任何职业都具有“角色性”,比如一个领导,他在家就不能期待家人像员工一样听命于自己

主持人:说到职业,公众对不同职业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呢?

宋广文:这一问题就涉及心理学中的角色问题了。心理学中所讲的角色,主要是人们对某一位置上的人应有行为的期待。我们说某位领导是好领导,也是因为他满足了大家的期待。如果领导的自我期待与员工对这个角色的期待不一致,就容易产生冲突。

任何职业都具有“角色性”,角色是有期待或者标准的。该标准在不同国家、不同领域有所不同。比如,空姐,她工作时就必须面带笑容对待所有乘客,绝不能与乘客发生冲突,这是职业要求,也是公众对其角色的期待。

陈玲: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拥有很多身份和角色。不同场景下承担的角色不同,期待也不同。

比如说,一个人在单位是领导,规划和安排下属的工作,但回到了家里,他是一位丈夫、父亲。这个时候,他就不能用规划和安排下属工作同样的期待来期待妻子、孩子都听命于自己。因为家庭需要更多的爱、温情和尊重。

做好情绪管理,不妨学学“加减乘除”,在生活乐趣上做加法,对外界期待做减法

主持人:刚才宋教授谈到情绪是有强度的。那么,情绪的强度与哪些因素相关?个人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呢?

宋广文:情绪与需求密切相关。人是有需求的,并且人的需求是多样的,只有需求得到满足才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凡是忧伤、恐惧、愤怒、烦闷等消极情绪的产生都是因需求未得到满足所致。

因此,一个人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首先需要了解并管理好自己的需求。需求过高,不容易得到满足,就容易产生消极情绪。所以,减少需求、减少欲望,将需求调整到恰当位置,这样其需求就容易被满足,积极情绪相应也会多。

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对自己的职业和地位有一个恰当的认知和定位。其实,管理情绪并不是直接管理情绪,而是需要先管理好自己的需求。

做好情绪管理,不妨学学“加减乘除”。在生活乐趣上做加法,多交益友,增添生活的活力,让日常工作充满积极情绪。同时,对外界的期待做减法,不对别人有过高期望,也不对自己的需要能否得到满足有过多期待,减少消极情绪。

做乘法,就是把积极情绪攒起来,由小的快乐到大的快乐,积少成多。遇到工作上或其他的不顺心,就学会做除法,及时向人倾诉,把不良情绪分类瓦解,降低心理压力。

任何一个面向社会公众的工作岗位,对其职业也应有准确的定位。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公众对其都有评判标准,职业也会对其有所要求。

发现员工情绪波动较大、肢体行为过于激动时,单位应当及时进行心理介入

主持人:谈到公众期待,其实近些年一些群体性事件的激化,也与相关工作人员在处理冲突时,未充分了解当事人的心理特点,无意中把当事人的“火气”燃得更旺有关。那么,管理单位应如何帮助员工做好情绪管理工作,并适时进行一定的干预呢?

李娜:情绪是一种内部的主观体现,它是伴随着人的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态度的反应,往往伴随着某种外部表现。当人的情绪激愤时,往往是通过他的面部表情、语言声调和肢体行为表现出来。因此,当单位发现员工情绪波动较大、面部表情、语言声调和肢体行为表现得过于激动时,就应当及时进行心理介入,避免发生不可控的严重后果。

寇觉中:从组织端来看,很多行业,特别是服务行业,对心理健康、心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组织端要做好员工情绪管理工作,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第一,要弄清楚员工情绪的来源;第二,要组织员工进行定期的心检(即心理压力评估),现在我们服务的单位有些是一年为员工做一次心检,有些是半年做一次,有些单位是3个月做一次;第三,要根据心检结果,对员工的压力和情绪做分类;第四,要针对性地进行方案的制定和处理;第五,要实施相应的方案,比如,进行心理培训辅导、对某些个体进行一对一的心理服务等。

宋广文:一方面,在招聘员工时,建议增加一些心理测量项目;另一方面,招聘后,员工的情绪管理教育要跟上,增加关于提高情商、增强人际关系、提升自我修养等心理学方面的培训。

责编:王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