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

如何看待全球通货膨胀

时间:2021-11-22 13:45:55 |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原标题:如何看待全球通货膨胀

世界主要国家的需求拉动型通胀有转向混合型通胀的可能全球通胀还会维持一段时间

图/图虫创意

如何看待全球通货膨胀

文/祝宝良

发于2021.11.22总第1021期《中国新闻周刊》

今年以来,全球主要国家物价水平不断攀升,已上升至近十几年来高位,涨幅大大超出人们的意料。在世界经济增速、甚至很多国家的经济总量仍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的情况下,通货膨胀为何如此严重?

通胀是个复杂的经济现象,其成因也多种多样。有总需求过度增加,超过了实际供给能力,引发的需求拉动型价格上涨;有工资、利润、进口价格上涨等各种原因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引发的成本推动型价格上涨;有产业结构失衡、通胀预期、体制机制障碍等引起部分商品价格上涨的结构型价格上涨等。经济运行中,通胀的成因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的,呈现为混合型通胀。但不论出现何种类型的通胀,一定存在货币超发现象,抑制通胀必须管住货币投放。

今年,中国和世界其他主要国家发生通胀的原因并不完全一致。得益于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中国经济的供给端恢复一直快于内需恢复,表现为中国出口增长强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2020年~2021年中国的两年平均经济增速在5.2%左右,低于5.5%~6%的潜在增速。货币政策也从2020年5月开始回归到常态,财政赤字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不到3.6%,大大低于主要发达国家10%~15%的水平。中国国内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主要是输入型价格上涨引起的,一些国内商品如煤炭、钢铁、建材等价格上涨与国内能耗双控、钢铁双限等导致的供给不足有关。因此,中国的物价上涨主要是成本推动和结构型物价上涨,表现为上游价格上涨而下游消费品价格稳定,形成了较大的价格剪刀差。

从世界其他主要国家看,通胀主要是需求拉动造成的。极度宽松的货币财政政策导致需求扩张是主要原因。疫情发生以来,为刺激经济恢复,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大规模发行国债扩大财政支出,并通过购买国债等量化宽松政策释放了大量流动性。随着经济快速重启,供应阻滞而需求高涨,带动物价水平快速上升。石油、天然气输出国限制产量、气候变化导致新能源生产减慢、运输不畅等也推动了能源价格上涨,带动了消费品价格回升。

世界主要国家的需求拉动型通胀有转向混合型通胀的可能,全球通胀还会维持一段时间。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面对全球的低经济增长和高债务水平,各国继续以经济恢复、充分就业作为首要任务,对物价上涨的容忍度提高,财政和货币政策转向比较谨慎;二是疫情引发就业观念变化,部分就业人员开始提前退休、退出就业市场、频繁转岗,一些疫情高风险岗位招工难,物价、工资轮番上涨现象显现;三是疫情带来的供应失序问题尚难得到根本缓解。

但是,通胀应该是阶段性的,而不是全面、长期、持续的。首先,疫情影响了各国的生产和部分产业投资,但并没有严重破坏各国的工业生产和运输能力,随着疫苗普及率提高,在价格上涨的刺激下,各国的工业生产和运输将逐步恢复。其次,在世界进入数字化、绿色化时代背景下,全球经济经历2008年次贷危机和新冠疫情两轮冲击后,低增长、高债务、高收入差距的格局尚不会改变,大宗商品价格没有持续上涨的需求基础。第三,美联储从11月开始缩减购债具有风向标意义,全球的货币政策开始转向,有利于稳定全球通胀预期。(作者为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