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

让未成年人做涉“自杀”调查问卷,心理测量莫忘了科学伦理

时间:2021-11-25 10:46:01 | 来源:法治周末

原标题:让未成年人做涉“自杀”调查问卷,心理测量莫忘了科学伦理

视觉中国视觉中国

树河

“你已着手写遗言了吗?”“最消沉、最忧郁的时候,为了自杀,你的准备行动完成得怎样?”……近日,一份画风阴暗的心理调查问卷在上海市长宁区的一些家长群里流传,引起舆论争议。

根据报道,这份给孩子做的心理调查问卷,里面120道题,接近40道都和自杀相关。最新的消息是,11月19日,长宁区教育局回应,称已要求停止调查问卷工作,“系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和我局相关科室对问卷内容审核把关不严,引发学生困惑和家长担忧,对此我局致以诚恳的歉意”。

中小学生群体,正是处于心理敏感的年龄阶段,成熟稳定的价值观还未形成。此时学校通过一些心理测评调查的问卷,来了解关怀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学生们疏解心理情绪,其实也是必要之举。但问题是,心理测评本也属于严谨的科学范畴,尤其是对于中小学生群体而言,就更要注意调查问卷内容的科学伦理问题,避免对受调查者的心理产生误导,起到反面作用。

一份符合科学伦理的调查问卷,其专业性首先就体现在问题设置上。但是从报道中看,这份引起争议的心理测评问卷却是漏洞百出。据了解,该涉事问卷照搬自Beck《自杀意念量表》,其制定时就确定了调查对象为精神科的门诊和住院患者。换句话说,这份给中小学生使用的问卷,原本的适用范围是临床经过初筛之后的、有自杀意愿的患者。如此看来,这份“问题问卷”在家长群体中引起轩然大波,也并非是家长群体多虑。

客观而言,近些年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逐步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例如,有数据显示,2020年,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重度抑郁为7.4%,而且随着年级增长,抑郁检出率呈现上升趋势。为了提高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素养,今年7月份,教育部办公厅还专门印发了《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工作。

在此背景下,上海长宁区面向全区中小学生开展问卷调查,本也是落实相关部门要求的积极举动。但这份“问卷”却无意中暴露了目前在针对学生群体的调查问卷的科学性方面,仍然存在缺陷。

而从专业的角度来说,一套科学的量表,需要进行众多的合理性论证。尤其是针对中小学生群体的心理测评,就更需要慎重考虑被测对象的年龄、认知能力、健康状况等情况去制定合理的测评量表。从这个角度来看,不论是学校,还是一些社会组织,在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测评之前,一定要先对相关测评量表的科学性把好关。实际上,在教育部的相关文件中,也明确提到要加快研制更符合中国学生特点的心理测评量表。

无论如何,上海长宁涉“自杀”问题的心理调查问卷,对社会各界都是一个警醒:正视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相关工作必须建立在符合科学伦理、适时适当的基础之上。通过增强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之间的沟通合力,再辅之以专业知识的支撑和科学的管理,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制定科学适宜的测评量表,完善心理测评相关的配套体系,才能真正保护中小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

责编:王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