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

探索低碳绿色经济发展之路

时间:2021-11-27 08:47:14 |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原标题:探索低碳绿色经济发展之路

●徐强

自碳中和目标提出以来,“双碳”便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大热点。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金融在支持企业达成碳达峰和减碳目标中将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

在这场波澜壮阔的绿色低碳转型大潮中,如何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实现自身从大到强的转变,是金融行业亟需研究探讨的问题。

如何实现碳中和目标?《零碳金融》一书认为,实现碳中和需要以技术可行性及经济可行性为前提,这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支撑。技术可行的前提需要有良好的技术创新动力及应用环境,能够给科研人员足够的激励、给企业足够的动力去研发新的技术,并有一定的市场基础去推广这些技术。同样,技术的创新会降低减碳的成本,降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难度。在《零碳金融》中,作者深入探讨了金融机构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发挥核心及关键作用,并从理念、制度和机制的角度去对待“双碳”问题。

该书认为,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乡村振兴,支持共同富裕的战略考量中,应该研判金融部门支持绿色转型实现路径。结合目前业务实践,金融支持绿色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主要有三个作用域:绿色金融、碳金融以及转型金融。在这三个领域的积累、调整和发力,构成了新的金融生态——“零碳金融”。

绿色金融的概念有严格界定,也有明确的国际共识,这决定了其规模和覆盖面有限。绿色金融的主要产品是银行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前者主要投向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和清洁能源领域,后者主要投向国有企业。目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迅速,但总体规模有限,一些深层次问题有待解决。比如,如何界定绿色产业和绿色客户?如何做绿色评级?举一组有关绿色信贷的数据,截至2020年末,我国绿色信贷余额近12万亿元,只占全部银行贷款总额的5%左右。此外,绿色债券发展迅速,但占比很低。据气候债券倡议组织数据,2020年全球累计绿色债券发行额达到创纪录的2695亿美元。中国153个主体发行了218只绿色债券,累计发行金额2221.61亿元,约占同期全球绿色债券发行规模的11.9%,占同期中国债券余额的0.4%左右。

碳金融主要指与碳排放权交易有关的金融市场业务。当前,碳权、碳汇、碳配额等碳金融专业术语及讨论备受关注。我国在多年试点基础上,正在设计和推出明确的碳金融市场体系。碳金融市场在我国已经起步,如何吸引更多企业和投资者参与则任重道远。目前,碳排放权市场已经正式进入第一个履约周期,有关法律法规对碳排放权采用相对较窄的定义。广义的碳排放权包括碳配额和碳信用:在碳排放配额机制中,政府通过设定上限直接约束重点企业排放额,目标是减少它们的排放总量;在碳信用机制中,政府允许企业基于减排或者创造减少温室气体的项目,从而生成减排量核证,抵消碳排放配额,提高碳吸收总量。碳信用机制最好的应用是CCER(中国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2020年国际航空碳抵消与减排计划宣布可用CCER进行抵消,为CCER接轨国际提供了契机。

转型金融是碳中和目标确定后金融业界面对新挑战、新问题的解决之道。当前,业界对转型金融的定义还没有达成一致,有关研究也刚刚起步。但总体来说,转型金融就是为构建绿色低碳的产业、清洁高效的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商业体系,金融市场做出的主体业务调整。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一方面,转型金融的绿色投资(包括风险投资和权益投资)要发挥作用,把更多的资金投在科技、创新零碳、低碳技术,投在能源、制造等突破性领域,使零碳排放成本大幅度下降;另一方面,适时改变传统能源成本定价,甚至推动兼并整合,最终提高能源综合效率。转型金融还有助于降低绿色溢价,绿色权益投资和可持续信贷的业务前景都十分广阔,可以围绕三个主战场发力:驱动能源的清洁优化可再生,助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及减排,促进农业科技化和现代化。

除了金融业源源不断地向全社会碳中和目标提供活水之外,实现碳中和目标还应依靠政策、技术和市场三者合力完成:政府出台政策,科研部门提供创新技术,企业家提供市场和商业实践,最终实现低碳绿色的经济发展之路。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