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提出,粤澳两地文旅会展产业应借助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这个新平台,加快实现制度共建和规则对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国内服务贸易的转型升级。
疫情对大湾区文旅会展冲击明显
普华永道广东市场主管合伙人王斌介绍,2020年以来,广东和澳门文旅、会展业界面对压力和挑战。广东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1月起广东接待过夜游客同比数据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全年累计接待过夜游客23058.8万人次,同比下降56.61%。本地及外地的防疫政策同样对澳门造成了冲击,也加深了澳门对短途旅游市场的依赖。2021年(数据截至8月份),90.8%的访澳旅客来自中国内地,广东旅客占比高达64.1%。可见,在疫情持续影响下,大湾区将是未来澳门旅游业重点开拓的市场。
粤澳两地政府和业界通过发放电子消费券、线上办展和项目补贴等积极措施,刺激产业复苏。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广东全省共接待游客4438.6万人次,旅游收入236.8亿元。澳门今年入境游市场缓慢复苏,9月入境旅客629085人次,较去年同期增加40.1%。
会展业方面,为应对疫情冲击,广东全省商务系统促进线上办展和线上消费,10月14日开幕的130届广交会线上线下同时开展。而澳门在会展和国际赛事上有极大的优势,国际会议数量进入全球前50位,但仍面临着不少的发展限制:一是澳门产业结构导致展会主题和类型不够广泛,对投资的拉动力不够明显;二是澳门土地空间不足,无法举办更大规模的展会及赛事;三是产业链中的配套服务商以中小企业为主,发展受到资金及各种条件局限。四是香港,广州,深圳等周边城市的竞争。
深合区为文旅会展带来新机遇
近年来,横琴与澳门文化和旅游交流密切,联合举办跨境文化、节庆、赛事活动,开发跨境“一程多站”旅游产品,吸引了较多澳门居民在横琴居住生活和旅游。《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总体方案》9月5日公布实施,提出在深合区“发展文旅会展商贸产业”。
《报告》提出,粤澳探索产业融合发展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首先,“深合区”等政策有望带动粤澳两地乃至大湾区的文旅产业集群、会展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文旅会展产业一体化进程。其次,新的“一线”“二线”通关模式,将成为跨境游、两地展等融合业态的利好因素。再者,在合作区工作的境内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负超过15%的部分予以免征,同时一些澳门优质的酒店管理、旅游管理等培训课程都复制到横琴,预期将吸引更多专业人才落户横琴。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旅游局局长文绮华接受访谈时提到,两地融合发展将助力以旅游带动产业发展的联动效应,同时为业界带来机遇,通过创新连线产品的出台提升旅客体验。
澳门旅游学院院长黄竹君指出,把握住深合区的机遇,澳门旅游、会展业界与广东业界共同探索新模式、新业态,将为澳门产业多元发展注入新动能。
《报告》也指出,粤澳两地在体制机制、财税政策和市场监管、从业人员资质互认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将给产业融合带来一定的挑战,比如税制差异将给两地企业经济合作的收入分配带来障碍,澳门的专业人才培训资质在大湾区尚未互认。建议粤澳两地业界与政府携手,通过共商共建尽快做好衔接,为产业融合创造更有利的营商环境。
加快粤澳两地制度衔接和行业共建
粤澳文旅会展业融合发展该怎么做?“粤澳两地文旅会展产业要实现融合发展,要对标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具备战略思维、立足湾区使命。”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港澳台研究中心主任任志宏分析。
《报告》基于对产业融合发展的前景洞察提出多方面建议。在市场对接方面,两地要挖掘优势资源,实现互补与价值最大化。借助《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总体方案》的利好和横琴海上旅游优势,建议尽快开发一程多站的海岛旅游、跨境游艇游、邮轮游等粤澳融合的特色旅游产品。同时,澳门国际赛事、国际影响力展会将落户横琴,解决澳门承载力和服务力不足等问题。
在产业促进基金方面,随着深合区重点产业设施上马,急需创新的金融服务赋能、加持,《报告》建议在政府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下,引导市场资本参与,探索设立旅游产业发展促进基金。同时,产业基金投资不仅要关注头部企业和项目,更要挖掘和培育潜力企业和项目。
在行业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方面,《报告》建议粤澳两地的文旅会展管理机构、行业协会及主要企业等可探索共商共建模式,发起共商共建文旅会展产业联盟,并考虑逐步扩展联盟成员范围,起到引领大湾区文旅会展产业发展的辐射作用。广东、澳门的政府部门与社会应积极鼓励大湾区(特别是深合区内)企业响应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倡议。
澳门贸易促进局行政委员会主席刘伟明预期,未来粤澳两地参展参会人员流动更便利,为会展活动吸引更多的参会者、参展商及商务客,同时可带动更多消费,从而强化“旅游+会展”的联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