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谷爱凌:热爱与梦想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如果要数一数冬奥会上最受期待的中国运动员,那一定少不了谷爱凌。近年来,她一直在为我们创造惊喜,年纪不大,却早已在世界各类滑雪大赛中斩获数十枚冠军奖牌。特别是最近,她只用三周就学会一个自由式滑雪超高难度动作,这就是今年9月刚满18岁的谷爱凌的实力。这个动作有多难,给大家展示一下,喏,就是这个两周空翻转体1440度(演示),凭借这一动作,她又摘得一块世界杯金牌。这个大家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到底有什么成功秘诀?一起走进谷爱凌的故事。
一周双冠 完成两周空翻转体1440度动作
本月11号,2021-2022赛季自由式滑雪U型场地世界杯上,谷爱凌以90.50分夺得冠军。而就在6天前(5日),她刚拿下自由式滑雪大跳台世界杯美国斯廷博特站的冠军,并且完成了超高难度的两周空翻转体1440度的动作。
中国自由式滑雪运动员 谷爱凌:我在奥地利训练的时候是11月份学会的,所以能从三个星期前学会,到现在比赛中(运用),我也是非常高兴。这个是历史上第一次有女子在比赛中完成这个高难度动作。
三岁踏上雪场 八岁进入专业滑雪队训练
勇于尝试的精神,也是谷爱凌开启并坚持冰雪之旅的原因。谷爱凌2003年出生于美国旧金山,妈妈谷燕曾是北大速滑队员兼滑雪教练。谷爱凌3岁时开始跟着妈妈一起滑雪,随后进入专业滑雪队接受训练。
谷爱凌:当时其实她(妈妈)也不知道自由式滑雪是什么东西,觉得(只要)不是速滑,就是安全的。
选择了自由式滑雪的爱凌,速度虽然比速滑慢了一点,但危险程度却直线飙升。
谷爱凌:第一次做后空翻的时候,我记得我和教练那天决定了要做合格动作,我们没有跟她说什么,只是给她发了短信。内容就是后空翻的视频,没有任何对视频的描述文字。她回复了我大概一百万个表情,有笑脸、有竖大拇指、有爱心表情、我的天啊、WOW之类的,这就是她当时的反应她真的吓坏了。
9岁时,谷爱凌拿下全美少年组滑雪冠军;11岁时,拿下全美13岁以下坡道障碍赛冠军。2016年,年仅13岁的谷爱凌为了实现参加冬奥会的梦想,提前参加成年组滑雪比赛。
谷燕:今年(2016年)她第一次开始参加公开赛就是成人赛,那么她就开始有积分了,以后就可以在全国全世界排名了。
努力的“天才少女” 打破界限追寻梦想
赛场之外的谷爱凌同样优秀。提前高中毕业、拿到超高“美国高考”(SAT)分数、被斯坦福大学录取,她还会弹琴、芭蕾舞、骑马、攀岩、田径、乒乓球、足球等等,有网友直呼:这简直就是超级版的“别人家的孩子”。然而,谷爱凌却说自己99%都是靠努力。
中国自由式滑雪运动员 谷爱凌:他们正常只能看到比赛的时候所以会感觉很容易,训练非常非常累,从早晨9点到晚上9点一直训练。一直非常非常累,就得找时间在缆车上吃饭或者休息几分钟,吃几口饭然后接着去训练。
深爱中国 梦想代表中国参加比赛
实现梦想的路上,家人一直都是她坚强的后盾。谷燕每年都会抽时间带她回北京,感受中国文化。当有人问她的身份时,她也会很自然的说,我一直就是中国人。
中国自由式滑雪运动员 谷爱凌:从两岁开始,我每年夏天都回北京,我对中国的感情很深,甚至当年宣布冬奥会将在中国举办的时候我就在北京。我10岁或者11岁的时候,我就在想要代表中国参加比赛了。
2019年6月,15岁的谷爱凌宣布从美籍正式转为中国国籍,她也成为中国首位以华裔身份入籍的滑雪运动员。
势不可挡 伤病也难不倒的战士
此后,谷爱凌势不可挡,继续横扫世界级大赛中的奖牌。今年1月,首次参加世界极限运动会(X Games)的她在参加的全部单项比赛中斩获两金一铜,改写了中国运动员在该项目上无金的历史。3月,首次征战自由式滑雪世锦赛,她带伤出战,复刻了两金一铜的好成绩,成为首位在世锦赛该项目夺冠的中国选手。
中国自由式滑雪运动员 谷爱凌:感觉棒极了,几周前我右手骨折,大拇指韧带撕裂,这是我第一次在没有雪仗的情况下比赛,非常兴奋能向世界宣告伤病难不倒我。
冬奥会代表中国参加三个项目比拼
国际雪联曾评价谷爱凌,称她已经是自由式滑雪坡面障碍、U型池和大跳台三个项目上都具有夺金实力的选手。北京冬奥会上,谷爱凌将代表中国队参加这三个项目的比拼,自称“北京大妞”的她,对主场作战充满期待。
中国自由式滑雪运动员 谷爱凌:我当然等不及,冬奥会,我非常期待我的表现,有三个项目就等于三次滑雪机会。我觉得每次比赛都会为我提高信心,比赛经验越来越多,我会赛得越来越好。
而除了比赛,爱好广泛的谷爱凌也希望每个人都能打破界限,找到自己的热爱。
中国自由式滑雪运动员 谷爱凌:如果我能做到,其他人也可以去试试。也可以去滑雪,也可以去找到自己的热爱,希望更多女孩儿们和青少年们,能参与到冰雪运动里尤其是滑雪,希望以后能在雪场见到大家。山上见!
中国自由式滑雪运动员 谷爱凌:我是最想通过冬奥会,去让更多人认识到滑雪,去自己体验滑雪,尤其是青少年们,女孩儿们,希望我们以后都能在雪道上见。
【责任编辑:潘一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