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国首款新冠中和抗体联合疗法对奥密克戎有效吗?腾盛华创CEO称:仍保持活性 来源:蓝鲸财经
美国当地时间(12月20日)美国出现已知的第一例死于“奥密克戎”毒株的病例。自2021年11月9日,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突变株首次在南非被检测并报告以来已累计近80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奥密克戎”突变株,美国已有超过50%确诊病例来自于“奥密克戎”突变株,并且呈上升的流行趋势。
12月8日,我国首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腾盛博药旗下子公司腾盛华创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安巴韦单抗注射液(BRII-196)及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BRII-198)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轻型和普通型且伴有进展为重型(包括住院或死亡)高风险因素的成人和青少年(12—17岁,体重≥40kg)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
此款中和抗体联合疗法对奥密克戎是否依然有效是市场关注的焦点。腾盛华创首席执行官罗永庆向蓝鲸财经记者表示,研发团队在几周之前就已经开始针对“奥密克戎”突变株进行实验,包括在清学大学的实验室、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实验室等。结果显示,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保持对“奥密克戎”及其他突变株的中和活性。
腾盛博药高级副总裁、生物制药部门负责人朱青博士向蓝鲸财经记者表示,这也是当初设计联合疗法的原因,不同靶点和机制对变异株的双防线,能够最大程度地避免病毒变异以后药物失活的可能性。
新冠病毒主要通过与人体细胞上的ACE2结合感染人体细胞,并通过细胞繁殖造成疾病,这也是大部分抗体的识别位点,“奥密克戎”在这个区域突变数量大大增加。朱青博士表示,安巴韦单抗针对病毒受体结合区域与ACE2直接结合的部位,阻断病毒与ACE2结合;罗米司韦单抗针对不与ACE2结合的受体结合区域位点,以不同作用机制阻断病毒的繁殖。
“结果显示,安巴韦单抗在中和‘奥密克戎’突变株的活性是有降低的,但还是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在高浓度情况下可以抑制到90%以上的病毒。罗米司韦单抗,活性完全没有变化。”朱青博士表示。
朱青博士解释,此次联合疗法采取静脉给药,在高浓度下,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在人的血清里的最高抗体浓度可以达到针对“奥密克戎”突变株IC50 值的千倍和 IC90 值的百倍数量级(IC50和IC90是抑制新冠病毒50%或90%所需要的抗体浓度)。
“公司有很大的信心,给药的剂量完全可以很有效地中和‘奥密克戎’突变株。” 朱青博士说。
清华大学全球健康与传染病研究中心与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主任张林琦教授介绍:“奥密克戎”是一个新型突变株,它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状态、传播力及致死率都在研究和评估阶段,现在无法下结论。但‘奥密克戎’传播效率及致死率并不如想象的那么乐观。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的使用效果、它对感染者的作用,都经过了在国内外开展的、以严格的国际标准来执行的临床试验的验证。因为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是以静脉滴注的形式给药,起效快、浓度高,因此对于有基础疾病以及伴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因素的特定人群是很有效的,这是这款抗体药物治疗的重点人群。
对于小分子药物和抗体药物在应对新冠病毒时的优劣势,罗永庆总结:在复杂多变的疫情已经持续了两年的情况下,不论是疫苗还是药物,不管是分子药物还是抗体药物,数量都比较少,现有的治疗手段仍然远远不够。
“关于抗体和小分子药物的区分,它们的应用场景不太一样,也具有一定的互补作用。中和抗体的作用是疾病的全程管理,在预防疾病阶段,中和抗体可以与疫苗互补,海外已经有三款中和抗体获得了预防的适应症,对疫苗反应不佳或者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注射一次可以保持9-12个月。同时,它又可以防止轻中度患者进展为重度患者。小分子药物是一种抑制病毒复制的酶或者通过抑制复制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来降低病毒复制的载量,优势是口服方便。现在有临床数据的两个小分子药物,一般是每天服用两次,服用五天,在五天以后效果就会减弱,但优势是成本低,口服方便。这两类药物都有各自的特点,很难预测未来的市场份额。” 罗永庆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