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选手打假赛、粉丝相互撕……“竞圈”莫要没“长大”先“长偏”
文 /徐之
电子竞技是我国正式开展的第九十九个竞技体育项目。近年来,网络直播的兴起、社会资本的进入,使得电子竞技职业化进程加速,盘子越做越大。不过,伴随行业的快速发展,选手打假赛、操纵比赛,粉丝互撕、采取不理智行为等现象也时有发生。能否有效治理“竞圈”乱象,成为公众关注的话题。
电子竞技承载了传统体育竞技精神,其魅力很大程度上源于选手们的刻苦练习、奋力拼搏。各方斗智斗勇的精彩表现,吸引和鼓舞着广大赛事观众,也让电竞赛事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从组织方角度看,如果为了创收,选择通过假赛博彩等手段糊弄观众,不仅涉嫌违法,对行业而言无疑是沉重打击。从观众角度看,粉丝不管是过度追捧,还是无理由维护,都不利于选手本人的成长。当越来越多电竞选手开始成为年轻人的偶像,行业从业者需要好好思考,在谈论赛事商业价值时,如何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竞技体育一旦陷入观赏性差、粉丝不买账、选手竞技水平难提高的恶性循环,行业本身也就谈不上可持续发展。
(图源网络)有媒体曾采访国内一位电竞夺冠选手的妈妈。对于同意儿子走职业电竞道路这一决定,她说自己内心一直备受煎熬,担心误了孩子的一生。这样的回答,或许可以代表相当一部分父母的关切。想被更多人正视,电子竞技就得为自己“正名”,走好规范发展的道路。无论是规范赛事运作,尽力铲除假赛的生存土壤,还是加强行业自律,向社会展现选手对粉丝群体积极、正面的引导能力,只有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将创造性和开拓性最大化,电竞行业才能逐渐剥离“沉迷网游”“不务正业”等标签,让自身发展赢得更多社会认可。
尽管电子竞技迎来发展“风口”,但专业人才缺口较大、选手职业生涯短暂、俱乐部经营能力有限等问题,也暴露了出来。行业痛点和短板,就是发展新起点。现在,国内不少高校陆续开设了电子竞技相关专业,着手培养电竞策划、解说、运营等人才。有的俱乐部尝试通过自制内容、跨业合作来提升自己的商业运营能力,为选手创造更多发展空间。有的联赛与高校达成合作,打通职业选手再教育通道。沿着这些探索的足迹继续深耕,有针对性地破解发展困境,必能推动行业规则日益完善,营造更为健康的行业生态。
2001年,在首届世界电子竞技大赛(WCG)上,两位中国选手斩获《星际争霸》双人项目的世界冠军。彼时,这则消息只在很小范围引发讨论。如今,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地均已开始积极培育电竞产业。去年11月,杭州亚运会公布了8个入选电子竞技小项的项目。越是身处良好发展态势,电竞行业从业者越有必要自觉承担起更多社会责任。而无论对于粉丝,还是对于选手、俱乐部来说,关注比赛本身、让赛事更规范,才是对这项运动最大的支持。集多方之力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相信未来一定会有更多人,以更加理性、平和的心态参与电竞运动,享受智力、体力对抗带来的精彩与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