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产业网讯】(通信专家 陈志刚)最近算力一词大火,算力枢纽、算力网络、算力经济,算是算力概念体系的主流词语。算力,取代云计算成为新的主流话语,算成为生产力,所以简称算力,云计算的技术概念进入政治经济学的范畴之后自然的演变。与之对应的则是数据的价值坐标进入政治经济学体系之后的演变,进入生产要素的序列,成为生产资料。
那么既然数据是生产资料,处理数据生产资料的动力能源是计算,所以算力被纳入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范畴就是自然的也是必要的。进而推之,算力驱动的数字化系统就是生产工具,各式各样的生产工具,构成了数字化的新图景。
既然算力是生产力,那么就要符合生产力的三要素,具备: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数字经济时代的劳动者之一是新生代农民工——既从事信息技术产业的工人(本说法来自官方网站),这部分人群是为算力制造生产工具的人;还有一群劳动者是传统开展产业数字化工作的新工人,这部分人群是使用数字化生产工具的人。
算法是算力生产力的劳动资料,是作用于劳动对象(数据)的生产工具,算法的水平代表算力的生产力水平和等级,当然算法不能单独成为工具,它还需要必要性的附属设施,主要包括数字化系统。
数据是算力的劳动对象,是在数字经济生产过程中被加工处理的对象。数据作为劳动对象是由人的活动产生的,不同于自然界获得资料,具有资源不衰竭特性。以上是对算力的概念体系的基本建构。
在数据要素层面, 数据要素的价值在官方的话语体系中规范的表述是放大、叠加、倍增。其实这是通俗易懂的说法。还有两种说法可以解释数据要素的价值或者说叫做作用机制。
一是生产可能性边界。我们知道任何制度安排都存在交易费用,既定约束条件下可以生产的最优产品不会始终处于生产可能性边界上,那么数据要素的价值就在于可以让生产函数尽可能的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方式提升配置效率无穷的逼近生产可能性边界。
二是提升技术效率,通过数据要素的洞察分析实现实际投入投入无限逼近于最小可能性投入的值,改变技术效率进而改变接近生产可能性函数的边界。所以数据要素的作用机制是生产函数的全要素赋能,这是前所未有的人类历史的唯一的不来自自然界的具有不可耗竭性特质的新要素。这是我们认识数据要素的价值和作用模式的基本出发点。
在算的层面,算力生产力离不开两个基本要素:土地和能源。算力生产力是新的土地财政,这句话并不为过,数据中心的建设离不开土地,这一点众所周知;同时在电力能源向算力资源的转化过程中,对能源的需求更是巨大的,而且目前看算力发展核心之一是新能源技术和低能耗技术的进步,为算力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算力在空间结构的布局,我国目前主要的体系是东数西算,这是对我国经济发展结构的继承。我国产业结构东强西弱由来已久,资源结构上西富东贫也是既定事实;不只是资源,既是在算力的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上的分布也是东强西弱。但是东数西算并不只是东数西算,在其内还包含着区域一体化发展、不同城市之间的算力重构和不同场景中的算力重构。
但是算力重构显然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如果大家都认识到算力是生产力,那么就要按照市场规律对算力资源进行配置。要素在空间上的流动就要符合经济规律。目前算力的市场化交易和技术支撑体系还不完善,很大程度上至于了算力生产力的增长,也是制约数字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
发展算力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建设数据中心和算力枢纽,这是一个系统工程。网络建设、数字化人才、数据治理、应用场景、市场主体、营商环境等等,各方面事情需要统筹谋划与摸着石头过河同步进行,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在算力生产力中卡好位置,从而能有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