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

网游版号深度观察:从野蛮生长到政策收紧,三类游戏经历了什么?

时间:2022-03-01 15:46:17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蔡姝越,实习生翟惠如 编辑:吴立洋

自国家新闻出版署于2021年7月22日公布最近一批网络游戏审批信息名单后,就未再更新有关版号的任何消息,这意味着已有7个月没有下发任何新的网游版号。

在这一背景下,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了2017至2021年(注:虽网络游戏版号首次出现于2016年,但是从2017年开始,网络游戏审批信息名单中出现了游戏“申报类别”,故从2017年开始正式统计)下发的所有版号后发现,与版号总量严控的今天相比,2017年的过审游戏版号高达9千余款,其中以棋牌类游戏为首的三类游戏占据了大半壁江山,共计有6千余款相关游戏在2017年过审。

但该情况在2018年急转直下。自2018年版号首次暂停发放起,各项关于网络游戏的配套监管政策也逐步下发,三类游戏不再占据网游版号审批大头。

多位专家和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三类游戏的开发成本以及审读难度较低,因而在2017年形成了送审数和过审数都较高的局面。但由于三类游戏中的棋牌、捕鱼类游戏中存在射幸玩法,极易在实践中涉赌,故而在遭到强监管后,这两种类型的游戏便在后续版号发放清单中销声匿迹。

“三类游戏”野蛮生长

2017年,我国游戏市场规模增长幅度显著。伽马数据发布的2017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中国游戏2017年市场总规模已达到2036.1亿元的规模,同比增长23.0%,是同年我国电影票房总数的4倍。

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官方公布数据显示,2017年共发放了9633个游戏版号,其中包括国产网络游戏版号9177个,进口网络游戏版号456个。

此外,在2017年公布的网络游戏审批信息名单中,首次对游戏载体对其申报类别进行了划分。获批游戏的申报类别共分为三大类,分别是移动、网页、客户端游戏,其中移动游戏版号占2017年总量近90%,并设有一项子申报类别“移动-休闲益智”。

据有关规定,游戏公司在正式出版网络游戏作品之前,必须提交《出版国产电脑网络游戏作品申请书》或《出版国产移动游戏作品申请表》。国家新闻出版署官网提供的《出版国产移动游戏出版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中第二项,便要求游戏公司填写所申请的国产移动游戏的基本情况。

(图说:《出版国产移动游戏出版申请表》中第二项“国产移动游戏作品基本情况” 信源:国家新闻出版署官网)(图说:《出版国产移动游戏出版申请表》中第二项“国产移动游戏作品基本情况” 信源:国家新闻出版署官网)

而《申请表》中的“游戏申请审批类别”又分为两类,厂商需明确待申请出版游戏的审批类别是属于《关于移动游戏出版服务管理的通知》的第三条还是第四条范围。此两条也正是现在常见的“三类游戏”和“四类游戏”说法的来源。

三类游戏指的是《关于移动游戏出版服务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第三条列举出的消除类、跑酷类、飞行类、棋牌类、解谜类、体育类、音乐舞蹈类等移动游戏申请审批类别,也对应着上文提到的网游审批信息名单中“移动-休闲益智”这一申报类别。而游戏系统较为复杂且含有较多养成要素的游戏则被归为“四类游戏”。

但21记者梳理过后发现,在2017年下发的9千多网游版号中,光“三类游戏”便占6千余款。此外,在三类游戏中“棋牌”这一细分品类下,仅麻将游戏就超过了2千款,且同一游戏公司可同时申请到大量棋牌类游戏版号,如北京纸蛙科技有限公司仅在2017年8月就获得了22个麻将游戏版号,这在国产网游版号总量严控的今天是难以想象的——在2021年7月公布的最近一批过审游戏名单中,仅有87款游戏顺利获得了版号。

(图说:北京纸蛙科技有限公司在2017年8月获得了22个麻将游戏版号 信源:国家新闻出版署官网)(图说:北京纸蛙科技有限公司在2017年8月获得了22个麻将游戏版号 信源:国家新闻出版署官网)

准入门槛和审核难度较低

为什么在2017年会出现同时下发大量棋牌类游戏版号的情况?

北京元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游戏法专家孙磊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这一现象在当时游戏审批中并不罕见。“因为不同的地区也有不同的麻将玩法,当时为了推行棋牌游戏本地化,便会允许不同地区玩法的麻将类游戏单独申请版号。”

他进一步指出,棋牌游戏在引入“大厅模式”后,便支持游戏中设置多款不同地区的玩法,从而做到一次只申请一个版号,避免了一家公司同时大量获取棋牌版号的情况。

2017年过审的三类游戏中,除棋牌游戏外,消除、捕鱼、跑酷类游戏的数量也较多。但回看《通知》中对于三类游戏的形容,“不涉及政治、军事、民族、宗教等题材内容,且无故事情节或者情节简单的休闲益智国产移动游戏”,这些情况的形成也在情理之中。

简单的游戏系统和故事内容意味着三类游戏的开发难度并不高,从而降低了游戏公司的准入门槛。一位曾经在棋牌游戏项目组有过工作经验的受访者向21记者透露,棋牌、捕鱼、三消类等三类游戏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创业是最容易成功,同时也是成本最低的。“(这些游戏)美术资源简单,源代码的通用性也强,2017年的时候全国各地的游戏公司都在做。”

此外,游戏内容的审读难度在当时也是决定游戏过审速度的关键因素之一。“三类游戏的审读难度较四类游戏来说要低很多。”孙磊告诉记者,“四类游戏中的世界观、文本量要比三类游戏复杂得多,直接加大了各流程审读的工作。”

在国家新闻出版署官网列明的网络游戏作品出版的审查流程中,对内容的审查又分为“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两个环节。在“形式审查”环节,由数字出版司综合处接收游戏作品申报材料后,有关审查人员进行初审后最终决定是否受理该款作品的出版工作;而在“实质审查”环节,则由有关专家、经办人员以及网络出版监管处负责人再度进行内容审查。

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审查一款游戏的过程中,每个环节上进行内容审读的工作人员一般只有1至2人。“审核三类游戏的时间要比审核一款MMO(大型多人在线游戏)短得多,所以三类游戏的版号审批速度也会相对快很多。”

同时,他也指出,在审核体量较大的四类游戏时,不仅要关注游戏中人物的对话、世界观背景,就连“地上的烟头、墙上贴的海报”这些细节也要进行审核,工作量大且把关难度高,审核时间也被进一步拉长。

在国家新闻出版署官网中,提供了网络游戏审批的流程图供参考。21记者在咨询有关专家后,对方表示目前总体流程还是按照该流程图上的步骤,但2020年新增了确定“适龄提示”这一环节,即游戏公司在申请版号的同时还需明确游戏的适龄提示落在哪一范围。

(图说: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公布的网络游戏作品版号审批流程 信源:国家新闻出版署官网)(图说: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公布的网络游戏作品版号审批流程 信源:国家新闻出版署官网)

“版号寒冬”后监管趋严

2017年似乎是最后一个三类游戏过审“大年”,自2018年后,形势急转直下。

重创游戏行业的“版号寒冬”便是在这一年3月正式开始。2018年3月,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的《游戏申报审批重要事项通知》中指出,因机构改革,原有的印章已经停止使用,新的印章还未启用,将暂停网络游戏的审批工作。

该通知原文中还分别陈述了三类游戏和四类游戏当时的状况:第三条范围游戏受理及审批将暂缓;非第三条范围的受理通知书无法印刷、游戏批文无法印刷、游戏账号无法核发。

但在2018年3月之前,三类游戏仍占据大量过审名额。据21记者统计,2018年1月至3月过审的三类游戏为1300余款,仍占三个月过审游戏总量的七成比例。

而在恢复网游版号审批的同年12月,当月游戏过审总量大幅减少,仅过审162款国产网络游戏,对照2017年12月同比减少了近四倍。耐人寻味的是,在2018年12月的国产网游审批名单中,并没有三类游戏的身影。

在2018年版号暂停审批的期间及恢复后,各项游戏内容监管措施也在密集下发。

首先受到冲击的便是此前大量获得版号的棋牌类游戏及捕鱼类游戏。2018年4月,多家媒体报道称,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对即将出台的“棋牌类网络游戏管理”政策做出重要提示,要求各平台立即停止德州类游戏的下载,并于6月1日前全面终止德州类游戏的运营。此外,21记者梳理后发现,也正是在同年4月起至今,捕鱼类游戏再也没有出现在网游过审名单中。

诺诚游戏法创始人、游戏律师朱骏超告诉21记者,由于棋牌和捕鱼游戏主要采用射幸玩法,在实践中极易被做成赌博类游戏,因此受到了监管部门和公安机关的重点关注。

除个别游戏品类遭遇强监管,版号总量也面临着进一步严控。2018年8月,教育部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八部门制定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其中,国家新闻出版署将实施网络游戏总量调控,控制新增网络游戏上网运营数量。2019年4月,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各地方出版主管部门召开全国游戏管理工作专题会议,提出要控制版号产品数量,宫斗类、官斗类、棋牌类游戏一律不再受理。

多重监管下,三类游戏不再占据版号过审的大头。据21记者统计,2019年的三类游戏过审量为257款,占当年过审总量的17%;2020年为563款,占过审总量的40%;2021年1月至7月的过审量为253款,占过审总量的33%。

同质化倒逼精品化

除了监管政策趋严,三类游戏曾经的“遍地开花”带来的另一直接结果便是市场饱和、同质化加剧。

孙磊指出,如今三类游戏过审量大不如前,除了政策监管因素,另一方面原因在于游戏公司投递这类型游戏的数量也在减少。“由于2018年之前,游戏公司都在大量投递三类游戏,造成市面上同类型的游戏过多,用户付费意愿也随之降低。在这一背景下,三类游戏的收益率并不如之前那样可观了。”他分析。

此外,孙磊也告诉记者,在目前三类游戏同质化加剧的情况下,许多游戏公司会倾向于开发“复合玩法”的游戏,比如放置加卡牌、放置加RPG(角色扮演)、消除加二次元等品类二合一甚至三合一的游戏。

而从近年来三类游戏不断给自身游戏内容做加法的这一现象中亦不难看出,“精品化”是三类游戏在市场同质化加剧下的情况下寻求破局的必经之路。

回顾此前的相关通知,政策端对提高游戏品质的要求也在逐渐明确。2019年2月,北京市宣布将出台《游戏内容审核流程规范》。《规范》中指出,为提高审核流程的透明化和规范化,将推出游戏内容导向考核举措,将游戏内容质量和社会效益作为游戏过审的优先条件,同时建立游戏重点选题库。

同年4月,由国家新闻出版署召开的全国游戏管理工作专题会议中指出,重新开展游戏审批工作后,新游戏版号审批要倾向精品游戏。

目前,有关部门已在送审环节提高了游戏作品的审核准入门槛。2021年3月,中宣部下发内部文件《游戏审查评分细则》,指出自同年4月1日起,游戏送审试行全新的评分审查制度,从“观念导向”“原创设计”“制作品质”“文化内涵”“开发程度”5个方面对游戏作品进行评分。低分游戏将被打回,无法进入版号审批排队流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