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

涨价背后,是共享充电宝的困局

时间:2022-03-20 18:45:56 | 来源:财联社

文 / 高梦阳董静怡

曾经共享充电宝是共享经济概念下利润率最高的品类,但伴随着2021年下半年以来的亏损、裁员,揭开了共享充电宝的遮羞布。

2021年,怪兽正式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小电科技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街电和搜电两大共享充电宝品牌合并,也逐渐形成以“小竹电”为首的竞争格局。

但谁都没想到,上市前还盈利的怪兽充电在登陆资本市场后,反而由盈转亏;小电科技冲击IPO失败,如今又深陷裁员风波。

不但如此,共享充电宝的“好借难还”、涨价等问题都在影响用户体验。

“如今一二线甚至三线城市的共享充电宝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张强是某充电宝品牌在杭州市的代理商之一。他向新消费日报表示,2021年下半年之前的共享充电宝,甚至成为不少人创业的机遇,但现在再进场的话,“可能连汤都喝不到”。

记者通过一线走访了解到,虽然品牌方用烧钱、代理模式换来了是更多的POI(点位)和更大的市场份额,但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而共享充电宝近几年并没能实现技术上的革新,反而日渐偏离了最初的模式,成为一门极度依赖“渠道”的生意。

共享充电宝彻底变成“渠道生意”

近期,多家媒体报道,共享充电宝头部企业小电科技将裁员2000人。对此,小电科技方面表示公司并没有裁员,只是在业务形态上有了新的升级,今年的业务定位是发展“直营+代理”模式,为此对公司组织架构和岗位进行了调整优化。

据新消费日报对线下商家的走访得知,共享充电宝品牌起初都采用的“直营”模式,即是品牌方向某个区域的商家免费投放机器,且不向商家分利。

但随着行业中参与的共享充电宝品牌越来越多,用户数越来越大,POI(点位)或者说商家反而成了稀缺资源。

实际上,代理模式早已成为共享充电宝企业主要的扩张与运营模式。

张强代理某共享充电宝品牌的时间并不长,用他的话说,代理一家共享充电宝品牌几乎“零门槛”

记者发现,如今市面上共享充电宝品牌发布的招募“合伙人”的宣传广告中,大多以低门槛创业、高分润甚至分期购机等等口号招募代理商。

据张强介绍,以6个充电宝为一套的设备为例,一般单套设备是1000元左右,代理50套起拿货,拿的越多价格越低。

但做共享充电宝代理商比的并不是谁拿货低,而是看谁的渠道、客户资源更好。

据他表示,共享充电宝品牌一般将商家POI(点位)分为三类:

适合多台设备入驻:夜场、娱乐KTV、酒吧、会所、按摩店等的娱乐场所

2-4台设备入驻:中等餐厅、酒店、休闲饮品、咖啡厅等休闲场所

一台设备:小型饭店、大排档等人流量较小的场景

“在我们眼里,娱乐KTV、酒吧、夜场、会所、按摩店这些娱乐场所,是最优质的客户”。张强表示,相较于其他POI,这些场所人流量大、消费水平高、充电时长久。且经常有用户忘记归还充电宝。

在他看来,拥有这类客户回本周期短、盈利更快,自己做这个行业只有短短一年就已经获利颇丰。“因为我有一些杭州市中心的娱乐场所资源”。

拔电、撬客户 共享充电宝再度陷入恶性竞争

随着市场教育完成、流量红利见顶,共享充电宝品牌争夺的重心已经完全从用户转向了线下的优质商家。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怪兽充电POI达84.5万个,投放共享充电宝570万个;竹芒科技因由街电和搜电两家合并,在全国范围内的共享充电宝在线商铺点位合计突破百万;截至2020年底,小电科技覆盖全国1700多个县市,铺设71.52万个点位,投放共享充电宝超过600万个。

尽管线下的POI看上去还有发展空间,但优质POI往往是品牌们明争暗斗的核心资源。

“只要是夜场酒吧到期,品牌们就都会一拥而上。”李伟是某共享充电宝的地推人员,尽管月薪资只有5000多块,但他经常都能随随便便就拿到上万的提成。

李伟告诉记者,每个地推员按每个商户的租金流水都享受50到400的开户奖。同时充电宝设备会地推人员绑定,该设备租金流水的5%会成为提成。“如果你手里有100个月租金流水1000块的商户,每个月的提成就有5000”。

正因为分润丰厚且优质的客户有限,过去几年间共享充电宝行业内部展开了“乱战”,地推员之间为了争夺资源也开始了恶性竞争。

“我们现在经常要去看看有没有被撬客户”。李伟表示,业内最常用的手段就是拔电。据他透露,由于一些商家店内有两个品牌,一时半会无法签排他协议,他们就会选择拔竞对的电。“因为他们会拔我的”。

不但如此,还有的地推员会利用充电宝3分钟免费的服务,将充电宝取出在不破坏芯片的前提下破坏充电线。

记者了解到,除了搞些小动作,不少代理商选择“包年”、独家的形式与商家合作。比如有的代理商会直接给优质商家高额的进场费,或者采取直接买断收益的方式。

“入局的人多了,商户就成了香饽饽”。张强告诉记者,美团充电宝在刚入局的时候,业界以为美团能从搅局者的角色后来居上。

张强发现,美团曾利用其对餐饮市场商家的影响力深度绑定商家,即商家装充电宝即可获得美团点评的曝光量,但这样的方法并没能持续很久,最终美团也选择了代理模式。

“现在比的不是哪家品牌的充电宝体验好,而是在比谁的渠道硬”。张强认为,品牌已经把给商家的分成已经从50%-70%涨到了80%-90%以上,如果手头没有渠道,最终的下场就是“带着干粮给品牌白打工”。

盈利难,收入单一

共享充电宝会步共享单车后尘吗?

作为唯一上市的充电宝企业,怪兽充电的财报数据对了解行业整体具有参考意义。

3月11日,怪兽充电发布了202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财报显示,第四季度怪兽充电收入8.362亿元(合1.312亿美元),较2020年同期下降9.7%,怪兽充电收入为36亿元(合5.626亿美元),同比增长27.6%。

利润方面,去年4季度怪兽充电调整后净亏损为6130万元(合960万美元),全年净亏损为 9390万元。而2020年的调整后净利润为1.126亿元。

难以盈利与其居高不下的营销费用有很大关系。财报显示,第四季度销售和营销费用从去年同期的6.761亿元增长4.2% 至7.043亿元(合1.105亿美元),占到总营收的84.2%。全年销售和营销费用高达30亿元人民币(4.631亿美元),同比增长39.1%。

这主要是因为随着业务营收的增加,支付给位置合作伙伴和网络合作伙伴费用增加。

头豹研究院分析师史慧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由于优质点位稀缺,商家掌握较强的自主定价权,共享充电宝企业不得不支付高昂的入场费和商户分成费以占领点位。”

怪兽的现状实际上充分体现了行业现状。小电科技的招股书中,分销及营销开支一项在2020年也达到了14.72亿元,占到总营收的77%,2018至2020年的年均增速达到137.9%。

先烧钱抢占市场再收割流量是共享经济的扩张逻辑,对于还在疯狂争夺POI“跑马圈地”的充电宝企业来说,这笔钱只会越花越多。

此外,当盈利难的问题摆在面前,共享充电宝们收割代理商的同时也在收割用户。

由于收入结构较为单一,品牌们并没有不断升级共享充电宝的充电体验,反而在充电速度、价格上挖空心思。

以最影响体验的“涨价”为例。从最开始的1元/小时涨价为分不同城市、不同场景的不同价位,有的地点甚至可以达到5-6元甚至10元每小时。

李伟也向记者透露,因为充电宝是按充电时长收费的,充电充得快反而影响收入,为了延长收费的时间,有些品牌就将充电的功率调得很低,就可以减缓充电速度。

事实上,截至2022年2月23日,在黑猫投诉【投诉入口】平台,小电科技的投诉量达到了18355条,怪兽充电的投诉量也达到10303条。近期绝大多数投诉都围绕充电宝“好借难还”“乱扣费”等问题。

共享充电宝在走过品牌“混战”后,服务消费者才应是本质。倘若上述提到的整个共享充电宝赛道存在的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共享充电宝想要留住用户的信任较为困难,整个行业也会再次进入负亏竞争。

(应受访人要求,张强、李伟系化名)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