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

字节的“去算法”实验

时间:2022-04-18 18:46:16 | 来源:市场资讯

作者/鱼三隹

编辑/靖宇

又一款“邀请制”App,一码难求。

早在今年1月,就曾有消息爆出字节正在瞄准“兴趣社交”,将推出一款名为“识区”的App。近期,随着多家媒体对“识区”集中报道,这个主打兴趣类阅读、结合了社交与内容的App引发了大范围的讨论。

过去的十年间,数据爆炸后产生的大量信息让每个人应接不暇,“算法推荐”因此成为了帮助人们筛选信息、推荐内容的利器,像今日头条这类主打“算法推荐”的App,凭借其算法的高效与精准,无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但当完全依赖“算法推荐”的弊端逐渐显现,网信办加强规范力度后,一场关于“去除算法”的实验正在展开。

除了在今日头条提供“关闭算法推荐”按钮外,字节的这款“识区”App,也一反常态,不仅没有以其一贯推崇的“算法推荐”为核心,反而试图回归以兴趣、社交为核心的“人的推荐”。

识区是什么?

很多用户体验过后的感受是,在“识区”的身上,他们看到了许多其他产品的影子。

首先,“识区”的概念理解起来就像是豆瓣的“小组”,有着相同兴趣的用户可以自由选择加入一个或几个“识区”,加入后可以发布与该“识区”主题相符的内容。每个“识区”会有一名“区长”,类似于豆瓣小组的“组长”。每名用户都可以创建自己的识区,只需要按照App的指引,一步步填写名称、简介、设置头图就能完成创建。

此外,“识区”创建成功后,区长还可以选择给自己的识区配备一个Bot(自动抓取内容的机器人),设置Bot的筛选规则时,系统会先调查用户感兴趣的主题,并从这一个主题出延伸出更多的关键词供用户选择,以此确定Bot的订阅源。其中,Bot大部分的订阅源来自于今日头条,但用户也可以通过添加RSS订阅来扩宽内容的订阅范围。

这样的设置不禁又让人们想起了早期的“即刻”以及黯淡已久的RSS(简易信息聚合)阅读器们。

在内容浏览上,“识区”提供了两种不同的内容推送方式,一个是“识区”栏目内部的内容更新以及推荐,一个是可以看到其他不同识区帖子的“推荐”功能。

用户在浏览时可以在帖子下方进行回帖互动、交流,“回复”按钮旁的“点亮”按钮则充当了点赞、收藏的功能,在“点亮”的同时用户还可以记录下当时的感悟。

在内容发布上,“识区”同样提供了两种发布形式,一个是需要用户原创的文本模式,一个是可以引用外部链接进行分享的转发模式。

一场“去算法”实验

2006年9月6日,Facebook推出NewsFeed功能。彼时的人们对于这一功能并不买账,甚至因为担忧隐私问题而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抗议。但当这一推荐模式显著提升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效率后,越来越多的人对此产生了依赖,直到今天,类似NewsFeed的算法推荐功能已是如此的常见。

在国内,“今日头条”是最先拥抱“算法推荐”的产品。2012年8月今日头条正式上线,不到90天就拥有了1000万用户,很快便与腾讯、网易、搜狐等传统新闻门户网站抗衡。

但凡事皆有两面,伴随着2016年美国大选、脱欧公投等算法操纵事件的发生,算法推荐的负面逐渐呈现在人们面前,大众不免开始反思。

今年3月,《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正式施行,在监管的要求下,今日头条、微信、小红书、知乎等App纷纷上线了“关闭算法推荐”选项,但也有不少用户对此表示质疑。

曾经有用户在某平台上尝试勾选“关闭个性化推荐”按钮,随后该平台上呈现的内容几乎是无序的,无奈之下,只得重新打开个性化推荐。如果为了实现对算法推荐的自主选择权,要以损失优质的阅读或使用体验为代价,显然是大多数人不愿意看到的。

大部分App都在使用“算法推荐”大部分App都在使用“算法推荐”|Unsplash

如何能在避开“算法推荐”弊端的同时,依旧维护好用户的使用体验呢?

尽管在2013年,作为RSS代表产品的GoogleReader宣布关闭时,张一鸣曾经在文章中写道:相比依靠人工仅从门户网站获取资讯,订阅模式其实进步了,但很明显还没能满足大部分人的资讯需求。什么样阅读器更智能更适合大众,将成为GoogleReader的替代品?我和我的团队回答是的基于算法的个性化推荐。

但这一次,字节还是把突围的机会押注在了RSS身上。

RSS是一种将用户所订阅的内容,全部聚集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阅读的工具。

传统的RSS使用门槛高,用户首先要明确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并找到相应的订阅源,其次需要有极强的自制力,能够有规律的整理并控制好RSS订阅源的数量。

很多RSS阅读应用“继承”了GoogleReader的用户很多RSS阅读应用“继承”了GoogleReader的用户|网络

“识区”中的大部分内容是由Bot在订阅源中抓取而来的,因此识区与RSS在本质上都是用户自主订阅内容,但与上述传统RSS的不同之处在于,识区还加入了兴趣以及互动。

由于每个“识区”内部的成员拥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以“识区”为单位汇聚内容就相当于App基于兴趣分类自动帮助用户筛选、整理订阅源,既降低了传统RSS的高门槛,也为有着相同喜好的用户群体提供了彼此交流、互动的空间。

小宇宙的创始人Kyth曾经在《RSS二十年》中表达过自己对于GoogleReader失败的思考,他认为GoogleReader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有相近兴趣爱好的人应该有的聊,至少你们可以在收取同一个信息的时候获得共鸣,但GoogleReader没有做好这件事儿”。

如今看来,“识区”的出现恰好弥补了GoogleReader的缺陷。

此外,虽然识区Bot在抓取内容的过程中仍旧有算法的参与,但算法重要性被弱化了,兴趣与人际间的分享反而占据了重要部分。

“识区”功能栏底部单列出的“推荐”功能,除了会推送用户自身加入的识区内容外,还会推送其他识区的相关内容,帮助用户在自身兴趣之外进一步拓宽信息来源。

弱化算法存在感的识区打破了今日头条、抖音等传统字节系产品的单列信息流分发模式,“识区”的多维内容推送,进一步打破了用户的“信息茧房”。

在互联网出现的早期,简单的分类目录、搜索引擎就能满足用户的检索需求;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内容的增长,只有采用算法推荐才能帮助用户脱离信息“苦海”,提升效率;如今,除了高效,用户更在意的是内容质量,新的需求必然催生新的产品。

从豆瓣、即刻、贴吧到RSS,与其说“识区”是他们的“大杂烩”,不如说这一次字节有意要集各类App之所长,努力寻找“去算法”时代的一下个内容增长点。

正如张一鸣曾经所说的那样:“一款产品选择什么模式和方法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多少人的资讯需求。”(来源:极客公园)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