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12日电 题:白衣执甲 “疫”不容辞——致敬“提灯天使”
新华社记者
有这样一群人,“义无反顾、逆行出征,白衣执甲、不负重托”。
既是“提灯天使”,也是“白衣战士”,似超人,亦平凡。
5月12日是第111个国际护士节。记者走近护士群体,寻找英勇无畏冲向战“疫”一线的身影,聆听“提灯天使”护佑人民健康的故事。
矢志不渝,用专业守护生命屏障
“需要吸氧的病人,每隔半小时到一小时测一次血氧饱和度,低于95%就要吸氧,低于90%则要采取面罩吸氧等措施。”上海临港方舱医院战“疫”一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护士王梦婷密切关注着高龄感染者。
方舱医院,原本是为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患者准备的隔离收治场所,眼下被赋予新的使命——随着定点医院收治压力加大,临港方舱医院内1.36万张床位中,有2000张经过升级改造,用来收治普通型以上感染者和高龄感染者。
“这些床位都是离护士台最近的。”王梦婷介绍,划定专门区域、统筹病床位置,是为了方便护理人员观察感染者的健康状态,及时了解他们的问题和需求。
对王梦婷和她的同事们来说,护理高龄感染者与无症状感染者、轻症感染者很不一样。“之前接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感染者,无论是发烧还是咳嗽会主动向我们表达,但很多高龄感染者没有表达能力,需要我们更耐心细致地观察和询问。”
方舱医院成为实现“应收尽收”目标的重要场所。今年护士节,王梦婷和同事们在岗位上度过属于自己的节日。
王梦婷说:“作为1999年出生的准‘00后’,我们是在精心呵护下长大的一代。当祖国需要时,我们一定用专业和专心守护人民生命。”
砥砺前行,怀希望创造新生奇迹
“哇”一声啼哭,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里,一名婴儿顺利降生。吉林省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护士长高嵩对那天记忆犹新:“40多天前,怀孕36周的待产妇王乐和丈夫确诊新冠肺炎入院。住院第4天,她突然出现羊水破裂。”
在“红区”做手术,难在避免婴儿的交叉感染。“大白”把王乐推进手术室,拉着她的手告诉她不用害怕。“当时紧张的情绪缓解了很多。”王乐回忆。
婴儿顺利降生。但王乐不知道,为降低感染风险,医护人员开启无缝对接模式,打开“三区两通道”:第一时间将婴儿放入准备好的密闭保温箱内,迅速从“红区”产房送至半污染区,接着将婴儿转移至第二个密闭保温箱内,转交给“绿区”新生儿过渡病房的医护人员。
婴儿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王乐夫妇心里的石头落地,当即给宝宝取小名叫“幸运”。
战“疫”以来,为了能够抵抗病毒入侵,高嵩严格把关每一位进入病房的医护人员。考虑到新生儿备品缺乏,高嵩和同事为每位宝宝准备了婴儿帽、小包被等必需品。
小“幸运”降生后,高嵩和科里4名护士成为宝宝的“临时妈妈”,喂奶粉、换尿布、哄睡、健康监测,24小时不间断轮流照护。高嵩每天都会给小“幸运”拍照片、录视频传给王乐。
“降生的孩子是我们的‘吉祥宝贝’,出院了对他们开启远程医疗照护模式,和他们隔屏‘团圆’。”高嵩说,王乐之后,还有7名感染新冠肺炎的孕妇诞下健康宝宝,希望疫情下降生的小家伙们快乐成长。
赤子之心,以大爱担当使命重托
隔离点、医院门诊、街道社区……采集核酸样本,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环。防护服下的衣服干了又湿,胳膊累得抬不起来,这是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普通护士刘易慧开展核酸采集的日常。
3月至4月,刘易慧两次驰援南昌核酸采样工作。“我是主动请战。之前有一线抗疫的经验,自己还没成家,没有太多牵挂,因此希望能多分担一点。”刘易慧说。
在南昌奋战数十个日夜,刘易慧每天完成上千份采样任务。阶段性工作结束后,4月16日晚,刚回到吉安不久的刘易慧还没来得及好好休整,再次选择赴昌驰援。
穿上白衣,尽显医者作为。念小学时,因为担心生病的外公,刘易慧上课急得哭鼻子;如今,昔日的小女孩已冲锋一线,不仅呵护着小家更守护着大家。
遇到严峻任务,微信群被“我报名”刷屏;隔离点值班,昼夜守护着万家安宁;离乡支援核酸采样,因居民的一张张笑脸而感动……和刘易慧一样,她的同事们也在信守着大爱无疆的初心。
“无论在医院、隔离点还是在外支援,大家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在刘易慧看来,时刻能吃上的热饭、驻点常备的新鲜水果、居民送来的奶茶……一点一滴,映射着全社会对护士群体和护理事业的关心、理解和尊重。(记者贾伊宁、姚子云、赵丹丹、杨有宗)
【责任编辑:许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