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秦枭 北京报道
近日,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公布全球半导体市场2022年第一季度数据,数据显示全球半导体市场增速明显放缓。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为1517亿美元,同比增长23%,环比下降0.5%。2022年3月全球半导体的同比增速从2月的32.4%降至23.0%,国内市场从2月的21.8%下降到了17.3%。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半导体市场增速放缓的原因主要是消费电子等终端设备的需求量下降。不过,在全球增速放缓的同时,也要看到行业还是在增长过程中的,在经历了近几年近乎疯狂增长的状态后,目前的这种情况属于正常的行业周期。
增速回落
在此前长达近20个月的“涨价潮”中,半导体企业赚得“盆满钵满”。据Wind统计,在已公布财报的半导体行业上市公司中,2021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合计达到556.12亿元,同比增长1.5倍,再创历史新高,相比2020年净利润增速进一步提升。
但进入2022年第一季度,这种“好景”或不再。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数据显示,全球半导体市场2022年第一季度增速明显放缓,尤其是中国市场增长最为缓慢。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9日,已有126家半导体公司公布2022年第一季财报,其中16家出现净利润同比下滑或亏损。
传感器芯片龙头韦尔股份(603501.SH)日前披露,受疫情、消费电子产业疲软等影响,今年一季度净利润8.96亿元,同比下降13.9%,存货达到104.7亿元,同比增长接近86%。
而且,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前3个月的集成电路产量同比下降了4.2%,这也是自2019年第一季度产量下降8.7%以来,表现最差的一个季度。
千门资产投研总监宣继游对本报记者表示,半导体市场增速放缓的原因,是因为一季度的整个消费电子市场的增长速度非常慢,对于半导体的需求量极其有限。其次,由于全球经济比较复杂,无论是中美关系,还是俄乌关系都很复杂,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其实影响到了新能源汽车的整体销售和增长,这些都会对半导体行业产生影响。
市场调研机构CINNO Research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内地市场智能手机SoC(系统级芯片)出货量约为7439万颗,同比下滑14.4%,3月单月出货量同比下滑高达24.7%,环比下滑幅度也达14.6%;同期,全球AMOLED智能手机面板出货约1.52亿片,较去年同期下滑8.0%,较去年第四季度环比大幅下滑28.4%。
红塔证券也指出,2022年一季度由于终端消费电子市场下滑,使得上游半导体的订单也有所减少,手机、PC、汽车等市场目前持续下滑,预计二季度下游市场难以反弹。国内半导体设备进口在2022年一季度已有放缓趋势,今年国内半导体厂商扩产趋于理性,主要生产线建设集中在龙头企业,进口设备交货延期也使得设备需求减少。2022年全球半导体市场热度将延续,但国内半导体设备市场或将呈现回落态势。
野村东方国际证券认为,在今年上半年价格上涨动能减缓的背景下,半导体行业正处在订单调整期入口。订单调整不仅仅意味着订单削减,在一些客户削减订单的同时,另一些客户正在增加订单,但仍面临产能受限/芯片不足的问题。总体而言,目前全球的半导体代工厂8英寸和12英寸节点的产能利用率仍接近100%。今年下半年,半导体代工厂的产能利用率可能会决定此次周期能否实现软着陆(温和的价格下滑)。
造富“梦碎”
半导体市场“降温”直接反映在二级市场上。据统计,今年3月~4月,科创板新股首日破发比例高达77.8%。其中包括赛微微电(688325.SH)、唯捷创芯-U(688153.SH)、格林深瞳-U(688207.SH)、长光华芯(688048.SH)等新股。
中信证券表示,当前半导体估值水平低于过去5年历史估值均值,接近2019年初的上一轮底部位置。
而反观去年,半导体企业在科创板上演了一个又一个造富神话。2021年8月18日,国内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龙头格科微(688728.SH)在科创板正式挂牌上市,发行价格14.38元/股。在盘前,格科微总市值一度突破千亿元。3个月后,国内半导体设备龙头盛美上海(688082.SH)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正式上市交易,发行价格85元/股,发行市盈率为398.67倍。上市首日股价大幅高开,盘中股价一度达到141元/股,截至收盘股价上涨52.65%,报收于129.75元/股,市值达562.54亿元。
对此,宣继游表示:“科创板现在整个破发率确实是有一点高,而半导体类的上市公司在科创板上市首日破发的比例比较大。但并不是因为半导体公司在科创板上市就一定破发,而是科创板目前整个热度下来了,指数从之前的高位到现在1000点都不到,整体热度下降是破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现在各类科创板公司在一级市场的定价其实是有些高的,近两个月整个市场环境也不是很好,无论是半导体类公司还是其他类公司,其实都容易破发,且破发率都很高。所以这并不意味着资本对于半导体板块的热衷程度降低了。”
中信证券研报表示,今年市场回调以后,许多板块都出现了估值回归,以半导体板块为例,目前已经低于过去5年的历史估值均值,接近2019年初的上一轮底部位置。公募基金前二十大重仓股中,15家持股比例上升,5家持股比例下降,呈现龙头集中特点,表明基金对半导体龙头公司仍然相对青睐。
冰火两重天
半导体市场的“降温”,也让企业面临去库存的压力。据国金证券统计,今年一季度芯片设计行业库存月数高达6.51个月,环比增22%,同比增74%;如果2023年晶圆代工需求及价格出现反转,库存修正将反噬晶圆代工龙头的业绩增长。
宣继游对记者分析道:“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后,整个半导体行业基本上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整个行业里面缺芯的风波不绝于耳,备货存货量自然都会比之前要更多一些。不过,高库存并不代表着产能过剩,只能说高库存目前代表着存货风险的诞生。”
相比部分企业面临高库存的风险,台积电却仍在涨价。据悉,台积电部分客户已收到了涨价通知,涨幅6%。
对此,宣继游分析认为:“台积电之所以能够上调代工价格,其主要原因是台积电目前的先进制程订单供不应求,目前为止,它也是14纳米以下最大的代工厂之一,所以它有上调价格的底气。那么对国内的代工企业来说,主要是集中在14纳米到28纳米甚至以上的制程工艺上,而且目前国内比较成熟的基本上是在28纳米上出货。所以冰火两重天,关键是来自于制程技术、精密技术的差异,目前整个半导体领域科技含量越高越值钱。”
不过,野村东方国际证券认为:“对半导体行业周期来说,尽管此次台积电涨价看似与我们此前提出的半导体价格上涨动能或将在2022年上半年后衰减的观点矛盾,然而,我们认为这实则反映了台积电认为此次周期触顶后将实现软着陆。同时,台积电管理层可能认为对公司来说,由HPC(高速运算)驱动的技术需求上升将抵御智能手机驱动的消费电子需求下滑。因此,我们认为此次涨价或将限定于台积电,而非行业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