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尊重和保护消费者选择低端产品的权利
文|余乐
作为一个消费者,我爱喝鲜奶,但我誓死捍卫自己喝奶精的权利。
6月8日,喜茶发布了《喜茶品质真奶标准》,介绍了自己“多年来把控真奶原料品质、拒绝奶精”的经验,同时还发布了《现制奶茶品质奶原料使用倡议》,呼吁同行“全面升级用奶原料品质,持续加强产品品质”。
消息一出,舆论反响热烈,不少人叫好,也有人认为喜茶太“卷”了。在我看来,喜茶这个倡议不是“卷”的问题,而是对竞争对手的道德绑架。
所谓奶精,就是植脂末,属于植物油脂,从成分上说和牛奶没有任何关系。在奶茶里,它是牛奶的一种廉价替代物。因此,称奶精为“假奶”并没什么错。
但是,假奶是一种需要“拒绝”的东西吗?做奶茶必须用真奶吗?
真奶假奶都有市场需求
奶精的营养价值远不如牛奶,但它是一种合法的食品添加剂。这就意味着它的安全性符合国家标准。如果说奶精对健康有什么危害的话,那恐怕也要“长期大剂量”摄入才能看得出来。问题是,许多食品原料和添加剂“长期大剂量”摄入都会危害健康,包括我们最常吃的糖和盐。
奶茶算不上健康饮品,主要的问题不在奶精,而在过高的糖分和热量上。牛奶、果汁本身都含有糖分,珍珠、芋圆等淀粉类小料也属于高碳水化合物的食材,本质上都是糖。现在很多商家都会给你选择半糖乃至三分糖的机会,但那指的只是额外添加的糖,并不能改变奶茶的高糖分属性。
奶茶店里也有相对健康的品类,那就是纯茶和纯奶茶,也就是只用茶汤和鲜奶,别的什么都不加。可惜的是,无论是喜茶、奈雪还是别的品牌,最畅销的招牌饮料从来都不是这些健康的纯茶,而是堆满了各种小料的“热量炸弹”。
可见,在健康和口感之间,大多数消费者都倾向于选择后者。既然已经选了高糖分、高热量的奶茶,再去纠结里面用的是假奶还是真奶就没有太大意义了。
奶精对消费者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它降低了奶茶的价格,提供了更具性价比的选择。用鲜奶的喜茶20多元一杯,而用奶精的奶茶可以低至10元。不同价位的品牌,满足的是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有人愿意为营养和口感买单,也有人更看重性价比,对价格高低极为敏感。
因此,无论是用真奶还是假奶,都只是针对不同消费需求的产品而已。用鲜奶做奶茶的品牌,并不比用奶精的品牌更高尚。只要商家没有把假奶当真奶来宣传,就不存在“以次充好”的问题。
实际上,奶精不仅用于奶茶,还用于其他各种食品之中。例如,蛋糕店里既有用“真奶油”(动物奶油)的产品,也有用“假奶油”(植物奶油,也就是植脂末)的,前者贵些,后者便宜些,但都有买主。
类似的现象还有很多:按照国家标准,乳脂含量达到一定标准才能叫冰激凌,否则只能叫雪糕,那么是不是冰激凌要呼吁“拒绝掺水”?有机蔬菜比普通蔬菜更干净,那是不是有机蔬菜也要呼吁“拒绝化肥”?实木地板比复合地板更环保,那是不是实木地板也要呼吁“拒绝胶水”?
实际上,在上述几对产品中,在市场上受众更多、销量更大的,都是用料普通但价格低廉的那一种。这是市场的自然选择。消费者对低端产品的需求应该得到尊重。
都用真奶不现实
喜茶“真奶倡议”的另一个问题是,从国情和行业现状来讲,要奶茶行业全部使用鲜奶并不现实。
中国的牛奶消费市场一直在增长,但是受地理条件等因素的限制,牛奶产量的提升跟不上需求的增长步伐。据中国农网报道,2020年中国奶源自主率为65%,缺口达三分之一。众多乳企只能从新西兰等地进口大量奶粉(俗称“大包粉”),再复原成液态奶。以这种“复原乳”为原料的奶产品现在比比皆是。
从营养价值上来说,复原乳肯定不如鲜奶,但这是供需关系要求下无奈的选择。如果奶茶行业再整体加入激烈的奶源争夺战中,且不说能不能抢得到,就算能抢到,其对成本和资源的要求也不是随便一个奶茶品牌都能做到的。
另一方面,中国的奶源分布也不均衡。大量的牧场位于内蒙古、新疆、东北等地,与长三角、珠三角等主力消费区之间距离遥远。为了保证对大城市的鲜奶供给,各家奶企在本地奶源建设、杀菌工艺、冷链运输等方面没少下功夫。
喜茶瞄准的是高端市场,门店主要分布在奶源供给相对充足、基础设施更完善的一二线城市。即便如此,按照喜茶的说法,他们也要在奶源地、加工、仓储运输、门店等四个环节进行投入,才能保证“只用鲜奶”的承诺能够兑现。
对于那些主打低端市场的奶茶品牌来说,他们的门店更多分布于下沉市场,点位更分散、奶源更稀缺。“只用鲜奶”对他们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即使硬着头皮完成了,那价格恐怕也会高到当地市场无法支持。如果行业标准真的按喜茶的倡议来制定,那么很多小镇青年恐怕不但喝不到真奶,连假奶都喝不到了。
在当前的国情和行业现状之下,喜茶等高端品牌当然可以把“用真奶”当成卖点来宣传,但大可不必号召全行业都“拒绝”奶精。只要原料成分公开、没有弄虚作假的成分,充分保证消费者的知情权,这个市场上的竞争就是公平的,也有利于品牌和消费者双方的利益最大化。
真奶假奶,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就是好奶。
作者为《财经》主管编辑;编辑: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