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兰玲玲 整理
夏至到了,一年就过了一半。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恪遵宪度抄本》中记载:“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是北半球各地全年白昼最长的一天,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夏意渐浓,白日的时光被悄无声息地拉长。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时光流转里,蕴藏着别样的恬淡与幸福。
生机与活力
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太阳到达黄经90°,夏至便如约而至。
到了夏至节气,绿色就成了主打色,处处发散着生机与活力。《礼记》中记载了自然界有关夏至节气的明显现象:“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说的是这一时节开始割鹿角,蝉开始鸣叫,半夏、木槿等植物更加繁盛,花开遍地。
在古时,这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称为“夏至节”。“立夏日,吃补食”,此时,人们备足食物举家欢庆。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在外的人们纷纷归家与亲人团聚畅饮。
人们还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周礼·春官》记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人们举办各种仪式,尽情吐故纳新,祈盼丰年再至,感受庄稼快速生长的欢欣。
热烈而忙碌
万木葱茏,鲜花盛放,夏至是热烈的。作为重要的节气之一,在南北方,夏至是重要的农事期,也是收割小麦的关键时期,有“麦割夏至”的说法。
小麦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颗粒归仓尤为重要,此时的北方各地,陆续呈现出一派繁忙的夏收景象,人们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夏收结束后,又投入到忙碌的玉米、棉花等田管工作中。
夏至是一个忙碌的季节,有不少俗语表达夏至繁忙的农事活动,如“夏至伏天到,中耕很重要,伏里锄一遍,赛过水浇园”“夏至棉田草,胜似毒蛇咬”“过了夏至节,锄头不能歇”等等。由此可见,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夏至都是重要的农忙时节,抢抓农时做好农事,才能夺取全面丰收。
消夏也消忧
夏至和冬至一样,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节气。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过了夏至,虽然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故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因此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
夏至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需水量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这一时期,因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易形成骤来骤去的雷阵雨。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名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说的就是这种天气。而对流天气带来的强降水,并不像诗中描写的那么美丽,频频出现的暴雨天气易形成洪涝灾害,需及早做好防汛等应对准备。
夏至时节,正是梅子黄熟时。白居易有诗曰:“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此时空气潮湿,容易滋生蚊虫病菌,要注意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炎热夏日,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不宜空调直吹,要注重起居调养,早睡早起,增强体质,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