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黄洪涛)“‘6·18’期间,‘超长预售’问题投诉量大幅增长,消费者反映花钱受气。”近日,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江苏省消保委)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目前“超长预售”问题已成为网络消费纠纷【进入黑猫投诉】的一项热点内容,并呈现出投诉量增长快、纠纷问题集中、消费隐患多与问题解决时效差等特点,目前江苏省消保委已发布《关于超长预售问题的企业合规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引导企业改进,进一步打造放心消费的市场环境。
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5月31日,江苏省消保委系统共受理“超长预售”相关投诉5610件;2022年第一季度,“超长预售”相关舆情信息也有1507条。“6·18”期间,相关投诉又大量出现。
“‘超长预售’的有关投诉较多,反映出该营销模式下商家经营路线偏差的一些共性方面。部分经营者已习惯利用经营优势地位提前锁定消费者,转嫁市场风险,实质上构成了不公平交易行为。”江苏省消保委有关负责人说。
据悉,合同履行不到位是预售消费纠纷中最为严重的问题,直接影响着消费体验。部分商家由于库存、优惠活动不实、低价诱导等原因,使其不愿意承接过多订单量,不按时甚至不提供尾款支付渠道。各大网络平台的预售时间集中分布在8天~45天之间,发货时间不告知、预售时间过长、超时不发货与随意变更发货时间等问题较为普遍。一些商家甚至已将“超长预售”作为普通商品的经营方式,将预售当作“众筹”来操作,先进行筹款拿订单,再视情况生产或告知无货。此外,定金退还、单方撤单或下架商品、商品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困扰着消费者。
此外,预售过程中还存在商家不正当宣传营销、格式条款涉嫌“霸王条款”、预售价款比现货购买更贵、“超长预售”消费纠纷解决时效性差等问题。江苏省消保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此类问题是透支品牌信誉、破坏市场氛围的短视行为,希望商家能有所作为,找到预售利益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最大公约数”。
该负责人建议,商家应结合《指引》,做好不公平格式条款的自查自纠、规范预售流程、严把品控服务关,电商平台应在健全预警机制等方面发力,做好合规经营,有效规避“超长预售”中的违规问题。同时,监管部门也将重点关注网络促销热门时间点的“超长预售”问题,以监督的“超长待机”来强化刚性约束力度,实现企业合规经营与消费者权益的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