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企业家公众号
企业应该从用户角度思考问题,并将用户思维贯穿全业务流程。科技要有温度,要服务于人,赋能产品与运营。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任娅斐
头图来源|中企图库
6月25日至26日,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全球木兰论坛暨2022(第十四届)中国商界木兰年会在北京举行。本次木兰论坛以“她宇宙,无定义”为主题,宋志平、杨柳、盛松成、姚洋、陈春花、彭凯平、乔健、尹烨、夏华、周宏骐、刘楠、梅冬等近50余位企业家、政府领导、专家学者及意见领袖共同探讨了女性力量的生长和释放。
smart品牌全球公司销售、市场、售后副总裁张明霞出席论坛,并分享了smart在商业实践中,如何看待从当下走向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张明霞表示面对当前的不确定性,预见未来的最好方式就是:保持乐观,共创未来。“我们可以找到适应不确定性的灵感,改变未来的灵感,并用行动去实现一起让明天更smart点。”
以汽车为例,张明霞提到近几年行业内越来越爱提及两个词:颠覆与被颠覆。这种颠覆包含三个层面:技术的颠覆、智能化的颠覆、出行理念的颠覆。而颠覆背后所揭示的大趋势是“用户思维,科技赋能”:企业,应该从用户角度思考问题,并将用户思维贯穿全业务流程;科技,要有温度,要服务于人,赋能产品与运营。
所以,张明霞强调,科技不是炫技,更不是堆砌。科技要以人为本,要让人感觉到温度和便利。
以下是张明霞在“全球木兰论坛”上的演讲,有删改:
大家好,我是张明霞。感谢《中国企业家》杂志,全球木兰论坛的邀请。我对今天的主题非常有感触,也很荣幸有机会分享我们在商业实践中,如何看待从当下走向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自三年前全球疫情爆发以来,世界经济进入了相对停滞和调整的周期。黑天鹅事件以更高频率发生,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不确定性因素的频繁出现。不仅对全球化共识形成了挑战,对商业活动和每个人的生活都带来了巨大改变。同时,今年来自能源、供应链等领域的挑战,给全球商业运行也带来了很大不确定性。
相信很多人都有个疑问:明天会更好吗?
都说看见未来才能赢得未来,我觉得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我们能够看见的,更多是趋势,而不是未来本身。未来会因为各种不确定性因素而改变。当然,这也是未来让人着迷的地方,因为总有无限可能等待我们去实现。
那什么是预见未来的最好方式?保持乐观,共创未来。我们可以找到适应不确定性的灵感,改变未来的灵感,并用行动去实现一起让明天更smart点。
作为一个在汽车行业20多年的从业者,我见证并经历了整个中国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期,当然也看到了从增量到存量的趋势变化。近几年,总能在同行们的脸上看到一丝焦虑。两个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新闻媒体对汽车行业的报道上——颠覆与被颠覆。
在我看来,颠覆有三个层面。
第一,技术的颠覆。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统计,今年1~5月,国内乘用车零售总销量731.5万辆,同比下降12.8%;而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总销量为171.2万辆,同比增长119.5%。电能取代燃油,成为一种趋势。新品牌、新势力层出不穷,改变了原有的汽车行业格局,从研发生产到销售网络、营销打法、服务体系,方方面面都在改变。
第二,智能化的颠覆。就像当年的诺基亚和苹果,汽车行业的智能化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作为从A点到B点的交通载具,只能说,是车的基本功能。车机、人机交互、娱乐系统的全面智能化,已是大势所趋。车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陪伴消费者的知心密友,不够聪明的车不是好车。
第三,出行理念的颠覆。都说要敬畏市场,其实就是得了解消费者的真实需求,而不要一味的厂家思维。消费者要的是苹果,那就不要给他梨。科技改变了生活,更改变了消费者的出行理念。现在行业内外的一个共识是,车将不再只是一台交通工具,它更为重要的身份是在家庭和工作之外的另一个移动生活场景。未来,将驾驶的工作交给汽车,而人们在汽车内娱乐、办公、休息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那么,如何更快、更准地把握消费者需求,更灵活地响应消费者需求,是每个从业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我们看到这三大颠覆的背后,大的趋势是“用户思维,科技赋能”。
作为全球首个从燃油车全面转型为纯电动车的品牌,smart在过去几年完成了全面焕新。从人们印象中只有一款微型车的品牌,转变为拥有多车型矩阵的品牌。月初,新一代smart纯电动车家族的首位成员——明日都市密友,全新smart精灵#1正式上市,收获了远超预期的市场热烈反应,首批车型将在第四季度正式交付。身边有朋友问我,在品牌全面焕新的过程中,smart学到了什么?其实我们也在思考。
追根溯源,其实还是刚刚提到的两点“用户思维,科技赋能”:企业,应该从用户角度思考问题,并将用户思维贯穿全业务流程。科技,要有温度,要服务于人,赋能产品与运营。
在设计产品和功能的时候,以前会从工程师、设计师的角度出发。现在我们首先思考的,就是用户的用车场景,再根据不同场景的用户需求,来倒推我们的车需要拥有哪些特性和功能。同时,业务团队、梅赛德斯-奔驰全球设计团队、smart研发团队进行了无数轮内部探讨和辩论,才定义出我们品牌焕新首款车型的细节和配置。这让smart精灵#1成为了懂用户所需的明日都市密友。
比如,它配备了业界首创的全场景密友自定义功能。用户只需通过在“smart汽车”APP上提前DIY场景和功能配置,就能满足自己的专属出行需求。同时,用户还可以通过可自定义的smart灯光秀功能,私人订制不一样的车内浪漫惊喜。针对中国市场,我们的车机整合了车载微信,方向盘上还有微信按钮,这就是为了满足中国用户高频率的微信使用需求。简言之,让用户思维贯穿始终。
而且,科技不是炫技,更不是堆砌。科技要以人为本,要让人感觉到温度和便利。同样的,我们用数字化科技去焕新商业模式,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我们的用户。
在smart,我们正快速推进以“用户中心、数字驱动”为核心理念的D2C直销代理模式。所谓D2C,也就是Direct-to-Customer,是直接面对用户的模式。在线上,我们构建了以smart汽车APP、小程序、官网为核心的线上触点,用户只需要一个smart ID就可畅游smart的数字世界。同时,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利用数字科技更精准地了解我们的用户需求和偏好,从而便于我们未来有针对性地,为用户提供更个性化服务。同时,线下触点正快速铺设。我们携手优秀的新零售合作伙伴构建smart品牌专属的,销售服务网络。预计年内,先期150家网点将完成铺设。到第三季度,就有100家网点正式开启营业。这个速度,就是smart的速度。不用承担库存,我们的新零售合作伙伴少了肩上的担子,可以腾出手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用户服务上。从而达到品牌、合作伙伴、用户的三方共赢。
贯穿线上线下的,也是灵活运用的数字科技。双线融合,组合拳更有力量。
同时,我们在运营团队中设置了“品牌大使”这一职能。他们非常年轻,来自各行各业,但对于smart品牌拥有同样的热爱,对于服务用户怀抱同样的热忱。他们将作为smart品牌的化身,分散到全国各地,助力我们的合作伙伴更好地为用户带来品牌、产品、服务体验。他们也将直面用户,真诚地倾听用户,将反馈带回smart,从而帮助我们在未来更好地打造产品和服务,这也是用户思维的一种体现。
与用户共创,不是说说而已。现在都在说共创,其实smart在25年前诞生之时就开始了。从品牌起源的一场跨界共创,到风靡全球的smart times体现的车主共创。虽然历经焕新,smart却从未改变初心。去年五月,我们还发布了生活方式品牌smartidea,这也是个集聚灵感的共创平台。我们希望携手时尚品牌、设计师和消费者共创潮流风向,让万物皆可smart。
回到今天的主题:看见未来。企业如何看见未来?认清发展趋势,贯穿用户思维,利用科技赋能,这就是smart的答案。
明天会更好么?我想说,请热爱明天未被定义的无限可能,用双手去实现灵感,一起让明天更smart点!
新闻热线&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