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

【2022中国有约】徽墨留香传千年

时间:2022-07-01 17:46:52 | 来源:中国日报网

中国日报网7月1日电(记者 曹原青 徐子茗)古人云:“得徽墨者,如名将之得良马”。

徽墨,因产于古徽州府治而得名。因其“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等特点为文人墨客所钟爱。6月30日,“中国有约 A Date with China”2022年国际媒体主题采访团到访安徽歙县老胡开文墨厂,一同感受徽墨制作技艺中的匠心与传承。

慢下来

从前慢,车,马,邮件都慢。而现在,“慢”却成为一种珍贵的坚持。

徽墨,即徽州墨,是中国传统制墨技艺中的精品。2006年,徽墨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胡开文墨就是徽墨的杰出代表。近百年过去了,胡开文墨仍坚持着,炼烟、和料、制墨、晾墨、打磨、描金等11道古法制墨工序,其中仅晾干工序,一两墨就要6个月时间,墨锭越大需要时间越长。

老胡开文墨厂老胡开文墨厂

“徽墨从原料到成型,过程非常复杂,每块墨捶打都不能低于两百次。”老胡开文墨厂厂长周美洪说,他是徽墨制作技艺传承人。从青葱少年到花甲老人,周美洪跟着老厂走过了风风雨雨。

“做墨如做人,人品如墨,只有认认真真很细致的去做,墨的品像才好看,人亦如此。”说起做墨,周美洪有说不完的话。“在我们厂,我这样的人有很多,一辈子就一张桌子一个凳子。”

“刚进车间的时候,特别浓的墨的味道就扑鼻而来,没想到做墨的工序这么复杂,每个师傅做不同的工作,而且工作挺辛苦的。”来自俄罗斯的视频博主环环感慨道。

制墨师傅们正在忙碌制墨师傅们正在忙碌

传下去

进入制墨车间,墨香幽远,持续而规律的锤墨声此起彼伏,绕梁不绝。

“徽墨的历史有1200多年,它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从爷爷开始,家里就一直从事徽墨生意。爷爷传给了父亲,父亲传给了我。儿子大学毕业后又从我这接过徽墨传承的接力棒。这种接力将在我的家族里一直延续下去。”周美洪说。

周美洪所说的厂,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1956年公私合营后成立歙县老胡开文墨厂,是新中国成立后唯一传承徽墨历史、文化遗产的专业生产厂。

上百年过去了,徽墨的发展和传承也经历了许多起伏。随着现代书写工具的兴起,徽墨落入了国内需求低迷不振,制作技艺也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

石以砥焉,化钝为利。面对困难,周美洪开始寻求突破。在坚守古法制墨的同时,更新技术、创新产品,同时也紧紧抓住了时代的“脉搏”,通过“研学游”、电商等方式,让“非遗热”真正的火到了自己的“家里”。

阿塞拜疆籍记者嘉帆歌(左)和嘉沙河(右)正在进行拍摄阿塞拜疆籍记者嘉帆歌(左)和嘉沙河(右)正在进行拍摄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市场对徽墨需求增多,政府对文化遗产也非常重视。传统手工艺人的社会地位有了明显提高,待遇也好了很多。

“作为我个人来讲,我就是非常喜欢和爱好这个职业,我们也有责任把这个事业传给下一代。所以一直坚持到现在。”周美洪意味深长的说,“现在我最欣慰的,就是每天上班的时候看到有年轻人上班,这就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人在继承。”

据了解,该公司目前年销售额约为两三千万元人民币,公司还招了不少年轻人,占比超过全厂人数的五分之一。“守”艺人们看到了“徽墨的春天”。

俄罗斯籍视频博主环环正在体验俄罗斯籍视频博主环环正在体验

谈及未来, “要做老百姓都用得起、愿意用的墨,让千年徽墨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周美洪说。

采访团离开时,天已近黄昏,但制墨间里的工作仍在继续。锤墨声声不息,非遗徽墨这把“薪火”也必将长燃不息。

【责任编辑:程尔凡】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