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明年春天,日本研究所和高校的数千名研究人员可能迎来“失业潮”。
据《科学》报道,这是十年前通过的日本劳动法带来的意外结果。该法案赋予在定期合同下工作超10年的研究人员永久聘用的权利。日本科研系统中有许多这样的合同工,但与其最终永久聘用他们,研究机构更愿意选择“炒鱿鱼”。
科学家正在努力阻止机构裁员。为此,日本理化学研究所(RIKEN)工会上个月向东京劳动委员会提出抗议,表示会采取法律行动。不论抗议结果如何,这场争端都可能使该国全球影响力已经减弱的研究体系更加动荡。
立法机构上议院议员Tomoko Tamura对政府数据的分析表明,多达4500名研究人员面临解雇风险,这可能对日本的研发产生长期严重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日本的研发经费快速增长。但许多新入职的研究人员都是根据定期合同聘用的,与长期工作相比,他们的工资低、福利少、工作保障少。上述机制为研究机构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但实际上,大多数定期合同都是无限续签的,RIKEN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30年前,RIKEN有约400名研究人员,其中大多数是在东京附近的主园区从事基础物理和化学研究的长期员工。
20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政府计划在5年内将研究支出增加一倍,但日本人事院拒绝增加国家政府工资单上的雇员人数。于是,RIKEN利用项目资金雇佣了许多定期员工。如今,RIKEN的脑科学、量子计算和预防医学项目分散在10个分支机构和高校中,同时运行着一台大型同步辐射光源和一台PB级超级计算机,从事相关工作的2893名研究人员中,77%是定期员工。
2013年通过并于2014年修订的相关法律赋予大多数合同制员工被同一雇主雇佣5年后申请永久雇佣的权利。对于研究人员来说,上述期限设定为10年。对此,许多雇主的“回应”是,确保合同工永远不会累积达到申请永久雇用权利的年限。
RIKEN于2016年实施上述规定,从2013年开始计算。这意味着已经在这里工作了10年以上的定期合同研究人员明年可能面临合同终止。RIKEN回应称,有203名定期员工将在2023年3月底之前完成最终合同。该研究所目前正在对他们进行筛选,其中转为永久员工的人员数量不详,许多人不得不离开研究所。
在上述面临合同终止的弱势科学家中,有42名是研究团队负责人,如果他们离开,研究团队将被解散,这将牵扯到另外177个职位被撤。
RIKEN希望那些被迫离开的人“能够在日本和海外的研究机构、高校、私营企业等继续他们的研究活动”。
显然上述决定引起了相关研究人员的不满,他们认为用2016年才通过的就业政策追溯那些已经按照合同工作了10年或10年以上的人是“非法的”。在RIKEN工会的支持下,研究人员准备将此事诉诸法庭。
尽管不像RIKEN这样拥有如此多的临时合同员工,但其他机构同样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RIKEN一位资深科学家表示,对于年轻人来说,这场危机突显了“研究人员在日本并不是一个有吸引力的职业”。(徐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