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今年是国家博物馆创建110周年,其考古工作也已走过百余年春秋,汇集百年考古发现。从7月2日起,“积厚流广——国家博物馆考古成果展”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
本次展览精选240多件考古出土的代表性文物,内容涉及国家博物馆百余年来主持、参与的约70个考古调查发掘项目,涵盖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到清代水下沉船发掘,山西垣曲商城出土的青铜鼎、钜鹿(今河北巨鹿县)宋城出土的宋代青白瓷瓜棱式执壶、“南海一号”“华光礁一号”“碗礁一号”等沉船出水的外销瓷器,以及距今约180万年、迄今所见地球历史上最大的骆驼——金远洞巨副驼的骨架等集中亮相,展品数量多、时间跨度大,全方位展示国家博物馆百余年考古成果。


1921年,河南省渑池县仰韶遗址的发掘被视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开端。策展人表示,同年,国家博物馆的前身“国立历史博物馆”组织参与了河北钜鹿宋代古城的发掘,开我国历史考古风气之先。

国家博物馆策展人 陈克双:我们主要使用考古学的资料、考古学的语言、考古学的成果,向观众展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讲述精彩的中国故事。
【责任编辑:徐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