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王中忱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现代文学丛刊》编委,《国际理论空间》编委。专著有《越界与想象——20世纪中国、日本文学比较研究》、论文《蝴蝶缘何飞过大海——殖民历史、殖民都市与<亚>诗人群》。曾获《世界文学》翻译奖。现任清华大学日新书院院长,曾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宋庄
你问我答
这里有直达名家名人的快速通道,汇集提炼大家的各种关心关切,让你从作品之外了解他们和他们的创作经历,你若问,他就答。
1
宋庄:您的枕边书有哪些?您认为什么样的书适合作为枕边书?
王中忱:我出生于东北松辽平原腹地的一个村庄,在我祖父那一代,整个村子识字的人屈指可数。我算是比较幸运的,我四叔读过师范学校,在乡村小学教学,他有一木箱藏书,平时总是很珍贵地锁着,但对我一直很慷慨。我哥哥比我高三个年级,他或借或买,总能搞到一些小说,读完了就转给我。《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儒林外史》《红楼梦》等几部小说名著,确实都是在这一时期读的,并且每一部都反复读了多遍。还曾走过十多里路,到一位同学家借到线装的《论语》《孟子》拿回家里抄录。不过这些书都是坐着读的,那时我的家乡还没有电,晚上点油灯睡土炕,没有卧读的条件,并且因为家里永远有干不完的农活和杂活,家长并不鼓励甚至很反感我们读闲书,我们怎敢把书堂堂皇皇地放在枕边?
读枕边书,是上了大学以后的事。后来留在学校教书,有了工资,生活必需开支之外大都用来买书,买回来书,大都要躺在枕边翻看一遍,然后再选必要的精读,所以,在我看来,除了大开本的图册,其他普通开本的书都适合做枕边书。而随着关心的领域和兴趣不断变化,我的枕边书也不断变化,没有哪本书一直放在枕边反复读。
2
宋庄:给予您精神上最重要的支撑的书有哪些?
王中忱:我读书比较杂,从很多书里汲取到精神营养,从一般所说的经典著作,到民间故事和歌谣,都让我感到忘我的愉悦,也都曾给我不同方面的启迪,这些书综合起来形成我的“精神支撑”。但在不同的年龄段读书重点确有不同,年轻时候热衷读文学作品,后来兴趣逐渐转到理论著作,然后是历史类和社会科学类的书,在经过了多学科阅读之后,最近重新回到了文学。
3
宋庄:您经常会为学生推荐书吗?
王中忱:不会。因为每门课程的老师都会开列书单。有时听到学生抱怨说书读不过来,我会说要注意读书方法,但也不过是广泛浏览和专精研读相结合之类的老生常谈。
基于自己的教训,我会提醒学生注意培养扎实的读书能力。书院设有《说文解字》研读、古文字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等课程,还设有拉丁文基础、基础梵语等教授欧亚古代语言的课程。先贤说“读书须先识字”,开设这些课程,就是希望同学们在年轻的时候练好童子功,将来能够从原文直接研读中外经典。
研读经典是人文学术的基础,但读书不能也不必总是正襟危坐,我也愿意鼓励学生们凭着兴趣去广泛阅读,不预设所谓研究目的,涵养性情,全面提高素养,这同样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