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晚报小记者上周成功试射“水火箭”。
浩瀚的宇宙永远藏着不尽的秘密,科技的世界总是充满无穷的魅力。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水火箭”一次发射升空,辽沈晚报的小记者们在欢声笑语中,完成了一次科学探索的启蒙。
在上周六,辽沈晚报的会员小记者们在沈阳科普公园参加了“探索火箭原理,实现航天梦想”主题活动,亲手体验了如何用废弃饮料瓶制作成“水火箭”,并最终成功地完成发射,目送“水火箭”升上高空。
活动开始之前,青少年成长教育指导师、共青团中央校外辅导员袁亚南老师特地带领小记者们先进行了一个有趣的“解谜”游戏,让小记者和家长们分别组队进行对抗,一方面增加了娱乐性,另一方面也从中培养小记者们的协作意识和领导意识。
接下来,带着游戏过后的愉悦心情,袁老师开始给小记者们详细讲述火箭升空的科学原理,并对即将开始要制作的“水火箭”进行介绍。这个环节里,小记者们都听得格外认真,还不时地举手提出自己的问题。
在听过理论指导后,小记者们就到了动手操作的环节,大家纷纷拿出自己从家中带来的空饮料瓶,开始按照老师的指导进行制作。有的小记者带来的饮料瓶,并不是很适合作为“水火箭”的箭体,袁老师还特地借机给大家讲解了不同饮料瓶材质,对于“水火箭”升空过程中的影响。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了,小记者们依次将自己的作品摆上了发射架,然后通过不断向箭体内打气的方式,逐渐增加箭体内的压力,最终看到“水火箭”伴随着强烈水流的喷出,猛地飞向空中,引来了小记者们的连连惊呼。
虽然,在最终的试飞过程中,有些小记者的“水火箭”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够试飞成功,或者升空后飞行的高度和角度不够理想,但是袁老师也一一为小记者们讲解了其中的原因,指出了大家在制作过程中一些细节上的差错或疏忽,让每个人都明白了下一次再制作“水火箭”时应该如何去改善和进步。
活动的最后,袁老师对小记者们的表现进行了点评,对大家完成作品的情况都给予了肯定。同时,他也表示在今后的活动中,还将陆续指导小记者们在“水火箭”上增加降落伞回收装置,从而启发小记者们在研究科学践行中学会创新、攻坚的能力,尝试制作难度更大的二级、三级火箭,技术含量高,且能实现火箭分离。
而小记者们通过本次活动,增长了见识、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找到了与同学的差距,更激起了不断进取的勇气。每一次参与都是自我的挑战,每一滴汗水都是丰收前的耕耘,每一份努力都是成长的见证。
辽沈晚报记者 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