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这个堪称“史上最热夏天”,极端高温天气肆虐全球,时刻提醒着我们:推动碳达峰、碳中和迫在眉睫。今年的“地球生态超载日”也提前到了7月28日,超载日指的是到这一天,人类已用完了地球本年度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总量。这些都在警告我们,气候变暖正在加速到来,我们必须以更快的速度推进减碳,努力回到《巴黎协定》规定的1.5摄氏度控温轨迹上。
为此,全球各国以及中国各地区、各行业,都在加速制定减碳的政策和要求。例如,欧盟最近通过了碳关税草案,将对高耗能产品进口征收碳排放特别税。国内的“1+N”政策体系已经基本建立,下一步将要明确责任分工和任务安排、强化跟踪和督促。不少行业的龙头企业也都对供应商提出了碳排放相关的强制要求。
对于企业来说,减碳既是生存的挑战,也是发展的机遇。随着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用户会更倾向于购买低碳产品及解决方案,绿色可持续的企业也将会更受资本市场的青睐。所以,企业考虑的重点已不再是要不要减碳,而是如何以更快的速度、更高效的方式减碳。然而,根据我们的观察,企业在减碳的实践过程中普遍面临四个方面的挑战。
首先,是顶层规划的挑战。不少企业缺乏全盘考虑,不知道应该从何入手,无法制定出科学、明确的减碳路线图。据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的调查,有近八成的企业管理者都表示,希望能够获得低碳目标规划方面的咨询,他们把目光转向外部,急需寻找专家来“指点迷津”。
其次,是技术能力的挑战。技术是减碳的有力武器,社会各层面对于这一点已经达成了共识。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的报告显示,85%的企业都认为技术能力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首要内部因素。
第三,是管理文化的挑战。可持续发展是长期的事业,甚至可以说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减碳需要全员投入、长期坚持,更需要管理、文化上的转型来配合,才能创造出绿色低碳行动的自驱力。
第四,是供应链的挑战。平均而言,供应链的碳排放水平是企业直接排放的5倍以上,企业自身运营所产生的碳排放只占供应链的一小部分。例如施耐德电气,自身的碳排放在整个供应链中只占10%,其他90%都来自上下游。因此,真正有效的减碳必须是端到端供应链的减碳。
这显然超出了单个企业的能力范围,亟需上下游伙伴一起行动。再加上供应链中存在大量的中小企业,他们主动碳减排的意愿相比领军企业较弱,减碳能力也有待提高,因此供应链减碳的难度可谓“更上一层楼”。
碳中和作为新生事物,大部分企业都是初次面对这一课题,在落地过程中难免遇到挑战。那么,企业应当如何破局?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的调查显示,超过80%的企业高管都期待借助外部力量来实现减碳目标。他们普遍认为,先行者的赋能非常重要,包括分享经验、提供实践方法、技术支持等等。
同样,根据我们的观察,减碳包括流程改造、新技术融入、内外部管理流程的重塑等,单个企业的能力远远不足,需要相互协作来推动。因此,“赋能”是推进减碳的一大关键词。先行者可以利用自己的经验,带动整个生态圈一起迈向可持续。那么,什么样的企业可以承担赋能者的角色,在减碳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我们认为,优秀的赋能者需要具备以下四个要素。
首先,优秀赋能者必须是可持续发展的长期践行者。赋能的前提是拥有实践的经验,只有基于实践总结出的方法论和解决方案,才可以真正帮助到企业减碳的落地执行。早在2002年,施耐德电气就把可持续发展融入了公司战略,是最早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企业之一。我们既是坚定的践行者,也是积极的赋能者,丰富的经验和实践成果,让我们有充分的优势去带动和赋能其他伙伴。
施耐德电气在全球打造了64家“零碳工厂”,其中有15家位于中国。我们承诺,自身运营层面2025年实现碳中和、203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2040年实现端到端供应链碳中和、2050年实现端到端供应链净零碳排放。
为了达到目标,我们在各个环节同步发力,打造从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到绿色交付的端到端全生命周期的减碳能力以及绿色供应链。从开发各种数字化解决方案、增加新能源的使用,到利用AI技术减少包装材料消耗、优化运输路线;再到推出与可持续挂钩的绩效和激励体系、发动全体员工都主动参与、积极创新等等。这些来自实践的经验,都是我们对外赋能的力量源泉。
其次,优秀赋能者提供的解决方案要非常落地。仅仅有制定战略的能力是不够的,更要有能将战略变为现实的能力。施耐德电气在行业领先的产品技术、服务能力的加持下,并基于长期的实践成果,能够为企业提供以咨询为先导,覆盖目标规划、路径设计再到落地执行、迭代的全程“陪伴式”服务,帮助企业减碳从PPT中真正落地。
大量落地的解决方案已经帮助客户获得了显著的实际收益。例如,施耐德电气为松赞集团提供了从战略规划到落地执行的整体服务。通过单个酒店的改造实践,为松赞集团确定了三大重点管理方向:全面电气化、更多可再生能源、更多数字化应用,并打造了一套实践模板,不仅能够帮助松赞集团建设零碳酒店的标杆项目,还规划了集团级的可持续发展路线。
除此之外,施耐德电气还为光伏行业的领军企业隆基绿能提供了集团级能源管理系统和能效咨询解决方案。通过以能效咨询为核心价值的全生命周期闭环服务交付模式,帮助隆基绿能实现从集团管理到各地产线的4级部署,涵盖咨询、设计、开发、部署、交付、再咨询,全面发掘节能增效的机会。
再次,优秀赋能者必须具备广泛的生态圈。减碳是一项系统工程,“单打独斗”无法解决所有痛点,走出自己的圈子,生态共建才能达到共赢。施耐德电气与包括政府机构、上下游伙伴、高校、用户在内的各类伙伴开展合作,致力于打造从供应链、产业链,再到政府、乃至整个社会的生态圈,共同推动双碳目标的达成。
通过“朋友圈”相互协作,我们联合生态伙伴共同打造了更先进的产品和方案。例如,和明阳集团在新能源发电领域展开合作,攻克海上发电等技术难题。与宁德时代合作,计划联合推出创新的储能解决方案,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站、数据中心等行业,为用户提供安全稳定的低成本减碳方案。
施耐德电气还集结了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等多方力量,发起绿色智能制造及绿色能源管理领域的两大“创赢计划”,赋能中小企业提升数字化能力。例如,我们与科技企业联合开发出针对食品饮料和水泥行业的预测性维护解决方案,以及结合新锐企业的UWB高精度定位技术,共同打造电厂人员主动安全管理的综合型解决方案。
最后,优秀赋能者拥有强大的创新实力。市场环境正在飞速变化,不同产业和企业的减碳需求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低碳转型不能“一劳永逸”,而要与时俱进。创新能力是驱动转型的引擎。施耐德电气不断致力于在业务模式、供应链以及研发上的创新,从而更好地满足客户的迭代需求。
在业务模式创新方面,我们推出精细化运营、咨询服务等创新业务模式。在供应链创新方面,我们聚焦精益制造,提高效率,强调自动化、低碳环保和数字化,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实现绿色供应链端到端的整体升级。在研发创新方面,我们不断增加研发投入,研发方向高度聚焦可持续和数字化两大趋势,强化本土研发、软硬件一体化、敏捷和开放创新。
值得一提的是,施耐德电气在中国已经形成了全球一流的创新能力,中国成为了全球四大研发基地之一。目前,中国研发团队已超过1800人,近三年增长近30%。拥有北京、上海、西安、深圳四大研发中心,聚焦不同的创新方向:落地于北京的软件研发中心,极大地强化了我们软硬件结合的产品和技术能力;上海研发中心以智能硬件为主,偏重于互联互通的产品和产品系统;深圳以智能家居为主,结合当地电子行业和中小型创新企业较多的特点;西安研发中心是我们全球最大的节能设计中心,主要负责低压电力成套设备和绿色节能设计,产品和设计惠及全球。今后,我们会用不断壮大的研发团队和创新实力,给各行各业的用户创造更多的减碳新技术、新思路。
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施耐德电气是先行者,我们有能力、有意愿,也有责任做大家减碳道路上的赋能者,所以我们联合伙伴共同发起了“减碳大师”计划。“减碳大师”是一个可持续影响力伙伴计划,借助数字化手段,在减碳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企业、机构和个人,都可以将成功经验分享给更多人。施耐德电气希望携手各位伙伴一起成为“减碳大师”,为人类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