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镜报》报道,一项调查显示,由于能源价格飙升,超过两成的英国成年人打算今年整个冬季不开暖气。
据报道,英国价格比较网站萨万塔-康雷斯调查公司近期调查了2000名英国成年人,结果显示,69%的调查对象打算今冬少开暖气;23%的调查对象表示将不开暖气。在育有18岁以下子女的家长中,这一比例升至27%。另外,11%的调查对象会因能源价格上涨而贷款,这一比例在育有18岁以下子女的家长中为17%。
英国自由民主党议员、发言人之一克里斯蒂娜·贾丁就此评价说:“家长们不得不在取暖和喂养孩子之间做出选择,这是一个全国性丑闻”,英国正处于“一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生活成本危机边缘”。
家庭能源支出至少涨两倍
根据英国最新人口数据,英国总人口约6700多万人,其中15岁以上人口占82.7%。假如把15岁以上的人口均算作成年人,23%的成年人就有1200多万人。即使给调查机构的数据打个折扣,把成年人标准设定为18岁以上,也意味着今年冬天英国将有数百万人成年人不打算开暖气。
数以百万计的英国成年人之所以选择不开暖气,自然是钱闹的。
由于能源供应紧张,英国能源监管机构Ofgem计划,从10月1日起上调能源价格上限。英国天然气和电力市场办公室8月26日估计,新上限将影响2400万户家庭,约占英国总人口的85%。
新上限将使英国家庭能源平均支出达到3549英镑。而去年英国家庭能源平均支出为1277英镑。相比之下,英国家庭的能源支出将平均上涨两倍有余。
但这还不是尽头。英国天然气和电力市场办公室承认,由于现在英国还在与其他国家争夺有限的天然气供应,在2023年天气转暖前情况可能会更糟。
英国能源咨询机构“康沃尔洞察”公司预测,到明年4月,英国普通家庭的能源价格上限预计将达到创纪录的6089英镑。英国入冬较早,对于许多英国家庭来说,“凛冬将至”的困境就在眼前。
三大进口来源地也没有“余粮”
说起来可笑,如今缺气缺电的英国,在今年一季度曾向欧洲大陆大量出口天然气,以证明制裁俄罗斯不会带来能源危机——这就有点惺惺作态了。
那么即将陷入能源窘迫的英国,能不能通过进口缓解危机?答案是不能。因为英国能源主要进口来源国现在也自顾不暇。
英国从欧洲大陆进口能源有三个主要来源:法国、挪威和比利时。其中法国是欧洲最大的电力出口国,挪威是欧洲最大的能源出口国。
法国现在天然气库存非常多,但主要是当储备,电力主要靠56个核反应堆的核电提供。
到上周,法国关闭了34座核反应堆,核能发电占总发电量之比从去年的69%降到了今年6月的44%,对风能、光伏太阳能、风能、化石能源的依赖度增加。
今年夏天因为酷热,法国还一度需要进口电力。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指望不上法国——何况,可能成为下一任英国首相的特拉斯,现在不承认马克龙是盟友。
挪威的情况类似。由于今年夏季干旱,挪威水库水位急剧下降,挪威计划限制电力出口。这几天,依赖挪威电力供应的邻国正忙着批判挪威“自私”,是“民族主义之举”。
比利时与英国建有天然气管道。往年冬季英国通过管道买气没有问题。但今年出了问题。8月22日,比利时首相德克罗警告称,由于能源成本飙升,比利时将面临长期经济困难。德克罗还表示“接下来的五到十个冬天将很艰难”。
法国、挪威、比利时如果指望不上,英国只能指望美国的液化天然气(LNG)。但是,且不说LNG船有多缺,就算美国的液化天然气能满足英国需求,成本也会大幅提升。对于受困于两位数通胀的英国普通家庭来说,还是用不起,暖气该关还得关。
▲7月7日,英国首相约翰逊在伦敦唐宁街10号门前。图/新华社约翰逊和其接班人都束手无策
对于英国越来越严重的能源危机,即将离任的英国首相约翰逊显然束手无策。他目前关心的是在乌克兰留下历史印记。至于他可能的接班人,显然也是一副鸵鸟心态。
特拉斯现在正与苏纳克争夺保守党党员的支持,以决定在9月5日谁接替约翰逊。在两人此前的辩论中,虽然也提到了英国的严重通胀和能源危机,但都没有说出个所以然来,虚晃一枪就大谈特谈外交政策去了——毕竟,谈外交最能勾起观众的情绪价值。
而外界预测最可能接替约翰逊的特拉斯,在最近的冲刺阶段更是视英国普通家庭的痛苦于不顾,掀起了一个又一个充分显示她有限知识结构的话题。
比如,这两天特拉斯声称,中国已经是对英国利益产生最重要影响的政治因素,如果她当选为首相,将提升级别,将中国列为对英国构成“安全威胁”的国家。她还通过媒体表示,英国与其他英联邦国家应该开展更多的贸易活动,以应对中国对英国及英联邦国家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严重威胁”。
问题是,英联邦GDP总量加起来也不如中国。英联邦GDP总量约有13万亿美元,贸易总额约有7000亿美元。而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虽然今年中国经济增速有所下降,但GDP仍将有望达到19.91万亿美元。至于贸易额,今年前7个月,中国仅和东盟之间的贸易额就达到了5449亿美元。
先是“脱欧”,又想“去中”,这样短视的战略眼光,足以让人们对于英国能否缓解能源危机和通胀危机,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撰稿 / 徐立凡(专栏作家)
编辑 / 马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