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22年6月15日,新京报成立零碳研究院,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双碳政策趋势?碳中和背景下,不同产业和企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研究院于2022年6月起推出《碳报》,研究最新双碳政策、权威声音、低碳样本等重点内容,并进行分析解读。
【目录】
>>>政策速递
1.“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 出台为期不远
2.9月24日“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圆桌论坛举行
3.工信部等五部委发文推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
4.西北大学榆林碳中和学院开课,多所高校建立碳中和学院
5.“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点附近探测到爆炸
>>>专题碳讨
业界共议双碳绿色未来:不能搞“齐步走”,技术发展是关键
1.张中祥:零碳产业园建设意义重大,需突破困难建立长效发展机制
2.常纪文:推进实现双碳目标不能搞“齐步走”“一刀切”
3.晏成林:电动化与储能启动万亿级电池市场
4.周元:传统能源和新能源要协调发展
5.刘涛:以技术迭代与创新穿越光伏产业周期
6.王汉林:建筑装饰装配式发展仍需标准与技术规程的优化提升
>>>政策速递
1.“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 出台为期不远
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司长别涛在9月例行新闻发布会表示,待审未定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或将建立碳排放权交易管理的基本制度,包括明确碳排放权交易覆盖的温室气体的种类和行业范围;明确重点排放单位的条件和公布调整的程序,哪些单位要进入交易机制;明确碳排放权配额分配的原则、程序;健全碳排放权配额制度,一年下来够还是不够,不够怎么解决,出售还是购买;规范碳排放权交易运行机制,包括明确碳交易的产品,明确交易主体;强化对于相关技术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包括加强碳市场的数据质量保障。
零碳解读:别涛表示,“关于条例出台的时机,考虑到目前经济形势,需要在综合考虑和审慎评估的基础上稳步推进,我觉得为期不远。”相信这个条例出台之后必将会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覆盖范围、重点排放单位的确定、配额的分配、碳排放数据质量的监管、配额的清缴以及交易运行等机制作出统一规定,并进一步完善协同监管的制度,更好防范市场运行的风险,从而促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规范有序的运行和健康持续的发展,为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2.9月24日“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圆桌论坛举行
论坛以“共享绿色创新·共创低碳未来”为主题。生态环境部部长、“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以下简称绿色联盟)联合主席黄润秋指出,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尽己所能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深入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深化绿色领域务实合作,携手应对环境与气候挑战。
零碳解读:要依托绿色联盟等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强化合作引领、探索绿色创新、推动互惠共享,深化绿色丝绸之路合作,不断提高“一带一路”建设的绿色底色和成色。
3.工信部等五部委发文推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
该意见指出,到2025年,液化天然气(LNG)、电池、甲醇、氢燃料等绿色动力关键技术取得突破,船舶装备智能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内河船舶绿色智能标准规范体系基本形成。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绿色智能内河船舶设计、建造、配套和运营企业,打造一批满足不同场景需求的标准化、系列化船型,实现在长江、西江、京杭运河以及闽江等有代表性地区的示范应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初步构建良性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内河船舶绿色化、智能化、标准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建立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
零碳解读:以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动力船舶为重点,加强产业链协同,选取典型场景因地制宜开展示范应用,推动市场化运作、产业化集成、规模化应用,实现商业可持续,加快内河船舶绿色智能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为制造强国、造船强国、交通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4.西北大学榆林碳中和学院开课,多所高校建立碳中和学院
日前,西北大学榆林碳中和学院首届研究生新生“碳中和开学第一课”在西北大学长安校区举行。西北大学榆林碳中和学院由西北大学和榆林市人民政府共建,是培养碳中和领域专门人才的新型研究型学院,学院重点建设CCUS大科学装置科学中心、高端能源化工创新中心、跨学科综合创新中心、成果转化中心等四大板块,建成后科研人员规模将达到1600人至1800人。
零碳解读:9月24日,浙江农林大学碳中和学院挂牌成立;9月28日,中科院太原能源材料学院揭牌,该学院将设立碳中和与未来技术教学系。“双碳”发展进入新阶段,系统的人才需求推动高校开始专业学科的设立。
5.“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点附近探测到爆炸
据新华社报道,丹麦能源署9月27日证实,26日丹麦附近水域的“北溪-2”管道发现一个泄漏点不久,“北溪-1”管道又发现两个泄漏点,分别位于丹麦和瑞典附近水域。瑞典测量站9月26日在“北溪-1”和“北溪-2”天然气管道发生泄漏的同一水域探测到两次强烈的水下爆炸。丹麦首相弗雷泽里克森27日晚说,“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并非“事故”而是“蓄意破坏”。
零碳解读:“北溪-1”管道已经停运,“北溪-2”管道更是从未启用。虽然俄乌冲突持续,但是各方期待尽快达成共识,恢复北溪天然气。而此次事件,使得这种期待更加渺茫。这也意味着,这个冬天欧洲不好过。而长期来讲,有可能加速欧洲新能源的发展,并隔断与俄罗斯的能源联系。
>>>专题碳讨
业界共议双碳绿色未来:不能搞“齐步走”,技术发展是关键
【正文】
9月28日,新京报零碳研究院苏州研讨会在苏州大学金螳螂商学院举办。权威专家围绕“国际能源变局下解码江苏低碳之路”等主题演讲,并与低碳先锋企业代表展开交流,探讨“双碳”目标提出两周年的当下,“双碳”之路有哪些新变化。
1.张中祥:零碳产业园建设意义重大,需突破困难建立长效发展机制
天津大学马寅初经济学院创院院长、卓越教授,国家能源、环境和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新京报零碳研究院“零碳三十人”智库专家张中祥表示,全国有国家级和省级工业园区2500多家,碳排放约占全国总排放量的30%,占全国工业碳总排放量的80%多,是完成“双碳”目标过程中的一块硬骨头,自然成为工业绿色发展和能源低碳化转型的重要载体。这也是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提出打造100个城市和园区碳达峰试点的主要原因。
零碳解读:要真正建设零碳产业园区,就要从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等全方位系统性融入零碳理念,以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整合节能、减排、固碳、碳汇,依托零碳操作系统,实现园区碳排放与吸收自我平衡。
2.常纪文:推进实现双碳目标不能搞“齐步走”“一刀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新京报零碳研究院“零碳三十人”智库专家常纪文在主题分享中表示,经过多年持续的努力,我们的低碳产业竞争力越来越强,只要坚持下去,会不断地发展壮大。他同时指出,推进实现双碳目标,必须结合自身的基础和产业特色优势,不能搞“齐步走”“一刀切”,需要采取科学的策略,抓主要的方面和环节。
零碳解读:每个地区实现双碳的进度肯定会有差异,所以要尊重地方的主体功能区定位和能动性,各行业的碳达峰也有不均衡性。总体来说,我国作为一个正在转型期的国家,可能遇到各种问题,但是我们只要去总结问题,以后这种风险会越来越少。
3.晏成林:电动化与储能启动万亿级电池市场
苏州大学能源学院院长晏成林表示,随着全球电动化及储能双双进入快车道,电池需求即将进入新一轮爆发,万亿级电池市场已经开启。目前新能源电池尚面临长续航电池的开发、全温区电池的突破及高安全电池的应用等制约,技术瓶颈亟须解决。
零碳解读: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尖端国防装备的重大需求。所有市场的爆发,也是基于双碳背景下解决能耗问题的需求。双碳背景下新能源的发展一定要靠技术推动,技术发展才能让降碳成为可能。
4.周元:传统能源和新能源要协调发展
PGO绿色能源生态合作组织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周元在研讨会上谈了几点对“双碳热”的冷思考。他表示,传统能源跟新能源之间是协调发展的关系,不能说谁把谁替代掉,新能源也不能一哄而上,新能源的发展要先立后破。
零碳解读:新能源不稳定,有“靠天吃饭”的特征,今年水电大省四川(因高温干旱流域干涸)出现电力紧张就是一个例子,而且新能源占比还小。此外,传统能源带动了大量的劳动就业,不能立刻退出,所以要与新能源协调发展,不能说谁把谁替代掉。
5.刘涛:以技术迭代与创新穿越光伏产业周期
协鑫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科技管理部总经理、中央研究院总师办主任刘涛在研讨会上提出,光伏是可再生能源中的重要分支,对于降碳意义重大。在光伏领域有两点非常重要——不断通过技术创新与技术迭代来提升产品效率、降低制造环节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同时进行规模化生产来降低成本。
零碳解读:在全社会用电量总体中,太阳能光伏发电是仅次于水电、风电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坚持做好上述两点,来穿越光伏制造不同的产业周期,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实现企业在竞争领域的领先。
6.王汉林:建筑装饰装配式发展仍需标准与技术规程的优化提升
金螳螂集团副董事长王汉林在研讨会上表示,能耗排放更低的建筑装饰装配式是国家倡导和行业发展的方向,也是包括金螳螂在内的建筑企业大力投入的重点。行业未来的发展,在验收标准、技术规程等方面依然有优化提升的空间。
零碳解读:建筑装饰装配式目前发展较大的难点,更多还是在于理念、观念的接受。现阶段建筑装饰装配式成本高于传统建筑,因为加入标准化模块生产前期的研发投入成本,以及运输成本后还是偏高的。但目前从国家层面,建筑装饰装配式是提倡的方向,也设置了相应的优惠政策,江苏乃至全国的建筑企业也在大力推行,未来是必然的趋势。
【链接】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成立于2022年6月15日,以零碳为目标追求,将打造集内容、数据、服务、调研报告、活动于一体的新型产品,旨在为双碳工作提供智力支持与融媒支撑。零碳研究院会记录“双碳”发展、创新科普产品、打造高端智库、研发行业和地方绿色数据库、构建“双碳”咨询体系、搭建交流平台、组织公益活动、发布调研报告、评选优秀案例。
如果你有好的案例、创意,欢迎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零碳研究院研究员白华兵程维妙
编辑陈莉校对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