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

光伏:专访晶澳科技副总经理、董秘武廷栋头部光伏企业规模越大,融资越多

时间:2022-12-26 15:46:33 | 来源:

今天,分享一篇专访晶澳科技副总经理、董秘武廷栋头部光伏企业规模越大,融资越多,希望以下专访晶澳科技副总经理、董秘武廷栋头部光伏企业规模越大,融资越多的内容对您有用。

经济转型升级持续深入,中国能源结构正发生积极变化

新能源浪潮,汹涌向前。经济转型升级持续深入,中国能源结构正发生积极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两端都在推进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历史性变革,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光伏,是新能源代表性产业之一,亦是新能源产业出海的排头兵。光伏龙头企业晶澳科技(002459.SZ)近年发展迅猛:2020年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258.47亿元、15.07亿元,同比增幅分别是22.17%和20.34%;2021年营收和净利润分别是413.02亿元、20.39亿元,同比分别增加59.80%、35.31%。今年,晶澳科技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前三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分别是493.24亿元、32.9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9%和150.66%。

晶澳科技的崛起,也是一众光伏企业发展的缩影。2022年,新能源产业历经波折。光伏产业尽管仍保持高景气度,但二级市场股价却一再遭遇跌宕。尽管如此,光伏新势力IPO的想法依然强烈。“上市是光伏企业稳健发展的有效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方法。”日前,晶澳科技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武廷栋接受时代周报专访,分享对光伏行业的最新研判和全球经济新旧动能切换阶段下光伏企业的资本突围之道。

(晶澳科技董事会秘书武廷栋 受访者供图)(晶澳科技董事会秘书武廷栋 受访者供图)

“上市是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

成立于2005年的晶澳科技,是最早登陆纳斯达克的光伏企业之一。晶澳科技在美股上市有着特殊的历史原因。2000年初,光伏应用市场主要集中在日本、欧洲等海外市场,当时国内早期的光伏企业如无锡尚德、英利、赛维LDK等都选择赴美上市。

武廷栋解释说,当时赴美上市主要有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是行业发展势头特别好,欧洲及美国市场需求起来得特别快。这要求企业产能和供应速度也迅速运转起来,获得资本市场助力,企业发展就更快了;另外一方面,当时这些光伏企业难以满足国内资本市场的上市条件。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快速实现上市完成资金募集可为企业进一步发展保驾护航,控制风险。

光伏产业具有资本密集型特征,不仅市场竞争尤为激烈,同时又需要企业拿出真金白银来进行产能建设。光伏企业普遍都选择通过融资的方式来快速发展,保证不被市场所淘汰。上市,无疑是最为有效的选择。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早期的光伏企业普遍都难以满足当时A股的上市条件,而美股的上市条件对初创的光伏企业更为有利,加上美国资本市场将早期的光伏企业视为高新技术企业,普遍给予较高的估值,企业融资难度较低。因此,通过美股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不在少数。

“这个行业本身发展就特别快,要做到头部就必须比行业平均增速要更快,获得资本市场助力,肯定有利于企业快速增长。”武廷栋至今仍记得在美股上市是第一笔募资的金额——2亿多美元。

这笔2亿多美元的募资帮助晶澳科技度过了第一个产能难关。“这笔钱主要用在了扩产和研发上。”他说,“产能规模供应既要发展起来,同时又要在研发上加大投入力度。”算上第一笔2亿多美元的募资,晶澳科技在美股上市期间募资近10亿美元,这些募资基本都投入了产能建设和研发。

然而,中国光伏企业很快就迎来行业最严重的一次危机——欧美对华光伏产品的“双反”。

双反期间,晶澳科技和其他中国光伏企业一样陷入亏损漩涡。2011年至2013年,晶澳科技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64亿元、-16.62亿元和-4.74亿元,股价从50美元以上一路下跌至10美元以下。2012年10月,晶澳科技曾连续30个交易日平均收盘价格低于1美元而收到退市警示函。

“行业整体亏了近3年,晶澳也是如此。行业大亏损,中国光伏企业从几千家‘死’剩下几百家,影响非常大。美国资本市场资金转投其他行业,对中国光伏企业不再关注。”武廷栋回忆起晶澳科技遭遇的最大危机时表示,当美股失去了融资功能后,大家又陆陆续续开始从美股私有化了。

“回A”遂成当时中国光伏企业最大的“希望”。

“市值是企业价值的反映指标之一”

早在2015年,晶澳科技董事长靳保芳就提出将私有化的设想,但限于多方面因素影响,私有化直到2017年时才正式启动。

这一年的11月17日,晶澳科技以3.62亿美元的全现金交易方式私有化方案达成一致;2018年7月17日,晶澳科技退市。与此同时,晶澳科技快速启动回A计划。

在“晶澳太阳能”退市的2018年,晶澳科技与天业通联接触。2019年1月,天业通联公告《重大资产交易预案》。公告显示,天业通联拟通过发行股份购买晶澳太阳能100%股权,标的资产预估值为75亿元。这份公告标志着,晶澳科技将通过借壳实现回A。

2019年11月29日,晶澳登陆A股。晶澳科技回A,是在美上市中国光伏企业的一次尝试。比晶澳科技早一年登陆美股的天合光能,也在2020年回归A股。而2010年在美上市的大全新能源和晶科能源,前者控股子公司大全能源(688303.SH)于2021年7月登陆A股,后者则于2022年1月登陆A股。和晶澳科技、天合光能不同的是,晶科能源依然保持中美两地上市。

回A之后,晶澳科技募资,定增、可转债等动作不断。“过去十多年行业新增装机规模的年复合增速都在30%左右,市场规模的扩张都需要制造环节不断地去扩产,也就导致行业对资金方面的需求比较大。”武廷栋解释了光伏头部企业的发展秘密——“规模越大,融资越多”。

据时代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晶澳科技回A后进行了两次定向增发,募集金额合计约101.98亿元,主要投向单晶硅棒、单晶硅片、高效电池、高效组件及研发等项目。2022年8月,晶澳科技披露100亿元可转债预案,投资项目包括“包头晶澳(三期)20GW拉晶、切片项目”、“年产10GW高效电池和5GW高效组件项目”、“年产10GW高效率太阳能电池片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技术的快速迭代、设备的更新换代等都有较大的资金需求,光伏行业制造环节本身又是人才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行业,因此头部几家企业基本都保持高频率的市场融资。”武廷栋认为,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划,除了上市以外还有多种方式可以满足资金需求,不同阶段会有不同方式。

尽管晶澳科技频频募资发展,但回A的三年里晶澳科技也坚持每年分红。“回A股三年,我们给股东分红5.7亿元,我想这也让股东能分享企业发展红利。”武廷栋说,晶澳科技市值从当初借壳上市的150亿元到现在的1300亿元,是企业价值在市值上面的体现。

他认为,市值是企业价值的反映指标之一,“首先要把企业经营层面的业务做好,这是基础;其次要和投资者保持一个良好的有效沟通,将企业和行业的信息或发展形势真实客观地和投资者交流。根本上,必须要积极地回报股东。”

“光伏推动能源结构转型”

各家光伏企业各有优势,各具特色。在充分竞争的行业内,晶澳科技依然保持着良好的竞争态势。

2022年,光伏电池片技术处于转型阶段,各家企业均押注了不同的技术。作为头部企业之一,晶澳科技对电池片技术的选择有着独到的考量。从实验室到量产,光伏企业对电池片技术的选择并非单一遵循效率优先原则。

“可以看到的是,今年开始涌现了N型各种电池技术,包括TOPCon、异质结、BC的电池,甚至还有钙钛矿等新技术。”武廷栋表示,晶澳科技自2005年成立后就一直做电池,各种电池技术均有储备,“我们最关注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转换效率,另外一个是成本优势”。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转换效率的提升可以带来度电成本的降低,而成本足够低的话,对发电企业业主来说,度电成本更有优势。电池的效率与电池技术有关,成本则涉及产品良率、设备投资成本等问题,因此一个新技术的大规模量产是多方面因素的最优解体现。

“对我们来说,能给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我们才会去做。”武廷栋说。

以TOPCon为例。TOPCon尽管成本上比当前主流的PERC高约4-5分钱,但效率上较当前主流PERC有近1个百分点的效率提升,同时有更好的温度系数、弱光性等表现,在市场上能产生一定溢价空间,从而提高了跟进这一技术厂商的盈利能力。

武廷栋认为,未来的光伏技术或许不会只有一种,反而用户不同的应用场景会要求光伏产品具有一定的差异化。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企业提供不同产品去满足客户需求,是行业逐渐成熟化、细分化的表现。

除了电池片技术迭代外,如何解决光伏发电峰谷差异也是光伏企业关注的问题。

在武廷栋看来,光伏行业有三道坎儿——平价上网、电网容忍度以及连续发电,而连续发电又与电网容忍度息息相关。光伏的装机规模持续增长,而不同的国家电网对不连续电源的容忍度均有差异,在到达临界值后,如不解决连续发电的难题,光伏行业则会面临电网设置的上限。

如何打开光伏产业的发展天花板?储能或是一个有效方法。“将光伏加上储能,通过两个技术叠加达到连续发电,既能达到清洁能源的碳减排指标,又能连续对电网或用户进行供电。如果能迈过这个坎儿,清洁能源的天花板就打开了。”武廷栋介绍说,晶澳科技已开始布局储能领域。

跨界光伏者络绎不绝,武廷栋分析指出,“在未来5年、10年乃至更久的时间段,光伏都有很大发展空间。这是一个以民企为主导的充分竞争制造业,不管是老玩家还是新玩家,只要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就可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目前,在政策的推动下,中国光伏产业链已经走向世界。无论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还是南美、中东等发展中国家市场,中国的光伏企业在技术和制造上一直引领全球。武廷栋表示,中国光伏企业全球化布局是趋势,在国家大政方针指导下,选择合适时间点以合适方式走出去,是必由之路。

“光伏作为新能源的主要形式之一,我们在持续降低光伏发电的度电成本来增强它的竞争力。”武廷栋说,“我们相信未来光伏行业都会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如果储能的固定成本能够下降得更快一点,那么对于中国乃至全球整个能源结构的转型,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推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