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一篇跻身全球百强前三名,北京已成世界科技创新高地 | 新京报快评,希望以下跻身全球百强前三名,北京已成世界科技创新高地 | 新京报快评的内容对您有用。
关注北京两会系列评论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图/新华社1月15日上午,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北京市代市长殷勇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介绍,北京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保持在6%左右,跻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前三名。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数量均居全国各城市首位。
今天的北京,不仅是古都,更是创新之城,古典与现代在这座城市交织。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北京选对了发展路径:利用自身高校、科研院所云集的知识优势,不断朝着技术革新的方向攀上新的高度。
2021年11月,《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提出发展目标——到202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形成,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关乎“国之大者”,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与实力有目共睹:北京市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连续几年保持在6%左右,超过了纽约、柏林等国际知名创新城市;而作为新技术、新业态指征的独角兽企业,也在北京形成了规模聚集。长期的努力之下,北京已然形成了世界范围内的创新高地,并高居全球百强科技集群前三名,是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也是一个全新的起点。
▲北京跃居“独角兽之城”。海报/新华社北京的科技创新,服务的是全国大局。北京目前培育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业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医药健康、智能装备、人工智能、节能环保、集成电路五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可以看出,这些产业领域与中国亟待攻克的“卡脖子”技术清单息息相关。所以,北京培育科技产业,其实也是在为中国科技突破寻找解法。
北京所孵化的一项项科研成果,将有可能带动全国范围内产业革新,刷新中国科技的高度。这也是为什么北京的发展状况备受关注,人们期待着这里能够产生撬动全国乃至全球的科技成果。
一个标志性的历史故事总是为人津津乐道:1980年,中国第一家民营科技企业就诞生在北京的中关村。时隔四十多年,这里依然凝聚着巨大的创新动能。2022年,中关村新一轮24条先行先试改革政策,着力解决制约科技自立自强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效。
自改革开放伊始,直到今天,能看出北京对创新发展的笃定。也相信砥砺前行、对标世界的北京,一定能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上带来更大的惊喜。
撰稿 / 江城(媒体人)
编辑 / 刘昀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