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

质子:C轮2.4亿,红杉在苏州又投了一家新能源企业

时间:2023-02-13 18:45:31 | 来源:

今天,分享一篇C轮2.4亿,红杉在苏州又投了一家新能源企业,希望以下C轮2.4亿,红杉在苏州又投了一家新能源企业的内容对您有用。

来源:i黑马

红杉中国正加速在新能源产业的投资。

作者:杨锐

编辑:吾人

来源:融中财经(ID:thecapital)

红杉中国持续在碳中和领域投资,这次是一家苏州的企业。

近日,苏州科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科润新材料”)的消息显示,公司完成C轮2.4亿融资的全部交割工作。

此前的1月30日,科润新材料完成了C轮融资。据悉,科润新材料C轮融资,分别于2022年9月和12月分两批进行。C轮融资由红杉中国领投,北汽产投、未势能源、宇通集团、通用技术资本、架桥资本、盈鼎投资等联合投资,老股东熔拓资本、四海新材等继续加码。

就在3个月前科润新材料总部项目奠基仪式上,创始人杨大伟曾自豪宣布:“我们这个项目建成后,能实现产值8亿元,利税3.2亿元。”而他口中能撬动市场的武器便是,一块12微米厚的全氟质子交换膜。

资料显示,科润新材料是一家质子交换膜材料企业,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能大批量生产并供应钒液流电池用全氟质子交换膜的企业,也是国内供应氢燃料电池用质子交换膜的企业之一,2022年其主营业务收入预计同比增长54%。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初,北京冬奥会上,氢燃料电池汽车实力“圈粉”,高效环保的储能电站也成为“供电神器”。据媒体报道,冬奥会的部分氢能车和铁铬液流储能电站项目,也采用了替代进口的科润新材料质子交换膜。

作为最早入局碳中和赛道的投资方之一,红杉中国正加速在新能源产业的投资。触角伸向了更为具体细分的领域。

01

百亿市场的质子交换膜

质子交换膜,有两个关键词:氢燃料电池核心部件、国产替代。

目前,质子交换膜的主要应用场景有氯碱工业、燃料电池、电解水制氢槽、全钒液流电池。不过,由于氯碱行业属于高耗能行业,因此在环保政策逐步收紧的背景下需求并不大,质子交换膜作为新材料,未来的市场主要集中在后三个领域。

首先,在电解水制氢方面,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是氢气制取端主流发展方向。

IEA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球共有882项电解水相关项目在运行,现有项目中,质子交换膜水电解(PEM)占比最高有238 项。由此可见,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是氢气制取端主流发展方向。

其次,质子交换膜还作为核心材料,被广泛应用在储能液流电池中。

液流电池作为长时间尺度的电化学储能技术,具有本质安全、超长寿命、长时储能等优点,将为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及传统电力系统调峰提效的重大需求提供可靠的解决方案。国内在建的最大储能液流电池的电化学储能电站——大连恒流储能电站,用的正是科润新材料生产的质子膜。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应用场景,是氢燃料电池。

质子交换膜作为氢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之一,被科润新材料公司董事长杨大伟称为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动机的“芯片”。

随着我国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加速,中国氢燃料电池电堆的出货量将保持快速增长,据国鸿氢能预计,氢燃料电池电堆的出货量将由2022年的1,044.1兆瓦增至2026年的15,044.6兆瓦,复合增长率约为 94.8%,价值将由22.08亿增长至147.44 亿。

这有力拉动了质子交换膜的需求,相关数据显示,到2030年,预计对质子交换膜的需求量将达2640万平,市场空间可达132亿元。

不过,目前质子交换膜主要生产厂商大多集中在国外,我国在质子交换膜技术、量产上仍有差距,以致下游应用端采购成本高企。

20世纪90年代,杜邦公司率先开发出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的商业化产品——Nafion系列膜,处于质子交换膜行业的顶尖位置,其他公司以 Nafion 系列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为基础,相继开发出相近产品。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质子交换膜主要生产商包括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主要公司包括美国杜邦、戈尔、陶氏、3M 等,日本旭硝子、旭化成,加拿大巴拉德公司。其中,全球量产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丰田MIRAI、现代NEXO和本田CLARITY等都采用戈尔产品。

国内市场方面,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是我国国家级科技攻关项目。

2002年,上海三爱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全氟磺酸树脂生产工艺的研究,并成功通过成膜和燃料电池发电实验。

2005年,东岳集团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成功研制出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目前已建成年产350万平方米燃料电池膜、50万平方米水电解制氢膜、100万平方米液流电池膜、500吨全氟离子交换树脂的产线,但质量和耐久性方面与国外还存在差距。

02

国产化先锋

“我当时就发现质子膜电解槽的所有元器件都可以实现国产,唯独质子膜这个核心材料国内无法实现产业化生产,只有为数不多的实验室可以做一些,但这个量非常小,不能批量生产。”杨大伟说。

2006年,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后,杨大伟进入一家化工机械公司担任工程师,从事质子膜电解槽设计工作。在两年后,杨大伟辞去工作,迈出自主创业的第一步,在北京创办了北京兆润科技有限公司,专门从事质子膜的技术研发工作。

2011年,杨大伟决定回家乡,他在父母的服装厂里辟出一个厂房,创办了江苏科润膜材料有限公司,并将公司的发展方向正式调整为全氟质子膜产业化。

“我们这个项目建成后,能实现产值8亿元,利税3.2亿元。”去年10月,在苏州吴江开发区举行科润新材料总部项目奠基仪式上杨大伟宣布了新的目标。据悉,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最大的质子交换膜生产项目之一,可年产100万平方米质子膜。

作为国内质子交换膜中起步较早的企业,目前科润新材料技术路线较为成熟,技术水平已逐步向国际标准看齐,是国内唯一一家能大批量生产并供应钒液流电池用全氟质子交换膜的企业,也是国内目前为数不多几家能批量生产供应氢燃料电池用质子交换膜的企业之一。

据称,科润生产的Nepem-11系列的机械强度与杜邦Nafion差距较小,有自身的优点,并且其含水率指标与Nafion膜相同。其电导率为0.1 S/cm,优于Nafion的0.035-0.07 S/cm的电导率性能。

杨大伟此前表示,从2020年之后,市面上基本所有的兆瓦级以上的项目用的都是科润的离子交换膜,其在机械性能、电化学性能以及价格优势方面都已经超过杜邦,特别是在价格上只是杜邦的一半。

一个实证案例是,已经投运的国内最大的钒电池储能电站大连恒流储能电站,使用的正是江苏科润生产的离子交换膜,该项目原本计划采购美国科慕公司的离子交换膜。

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10月30日,全球容量最大的液流电池储能电站-大连恒流储能电站I期工程正式并网运行。大连恒流储能电站是国家能源局批准建设的首个国家级大型化学储能示范项目,是全球功率最大、容量最大的液流电池储能系统。

据相关数据,中国市场液流电池离子交换膜的国产化率约为23.15%,其中,2021年科润新材料出货量3万平,占据了70%以上的市场份额。

目前,该公司有3条质子交换膜生产线,现有总体产能30万平方米/年,其中液流电池与电解水制氢共用20万平米,燃料电池为10万平米。科润新材料生产的液流电池用质子交换膜,预计未来五年内将形成500万平米质子交换膜产能。

最新消息显示,科润新材料参与申报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储能与智能电网技术”重点专项“新一代100MW级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及应用示范”项目获得科技部立项。

该项目由融科储能牵头,联合中科院金属所、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苏州科润、清华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大连融科储能集团、大连恒流储能电站等10家单位共同承担,项目共设五个子课题,项目总经费4200万元。

03

加速布局新能源的红杉中国

“新能源及碳中和领域已经成为红杉中国最主要的投资方向。”去年8月,红杉中国创始人沈南鹏在2022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峰会上表示。

沈南鹏表示,碳中和是中国未来几十年最重要的政策方向和产业方向之一,这是红杉中国关注碳中和投资的根本出发点。中国要想实现“双碳”目标,必须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程度,下一步就需要关注经济发展和二氧化碳排放脱钩的问题。

之后的10月31日,红杉中国宣布向远景科技集团旗下业务追加数亿美元投资。而仅在10天前,红杉中国和春华资本才刚联合完成对远景科技6亿多美元的战略融资,这是碳中和领域迄今为止最大一笔融资。

间隔10天就再次追加投资,中间发生了什么尚不得而知,至少充分显示出红杉中国对碳中和赛道的看好和重视。

作为最早入局碳中和赛道的投资方之一,红杉中国从2008年即开始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细分领域进行投资。2022年初,红杉中国首发碳中和报告:《迈向零碳——基于科技创新的绿色变革》,总结归纳了在碳中和赛道可率先实现商业化落地的十大技术方向,可以视为红杉中国在碳中和领域的投资逻辑。

事实上,早在2012年,光伏逆变器厂商古瑞瓦特便获得了红杉资本的投资。红杉中国最早投资的工业科技领域起步于涉及能源和环保的清洁技术,近年来在能源管理、低碳节能新材料等诸多细分领域也进行了诸多投资。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红杉资本已经对16家能源行业企业进行了投资。

其中有破局续航天花板的固态电池技术、太阳能搭配锂电池的一体化家用储能、促进节能减排的新材料技术、缓堵减排的智慧车路协同技术、暖通空调AI数据采集与节能控制系统、高能效比的存算一体AI芯片等。

具体看来,除了直接相关的产业链上下游,红杉的触角伸向了更为具体细分的领域:如红杉中国种子基金在2020年领投的彗晶新材料A轮融资,资金将用于石墨烯、超高导热材料的研发;投资的宇数科技,专门研发电机技术、控制技术、研发生产高运动性能机器人。

此外,红杉连续追投了一家美国的“碳中和”新电商概念创业公司Joro,这家公司的主营业务,就是计算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会产生多少碳排放,即培养消费者的“碳感知”。

实现碳中和需要降低碳排放,在这个过程中,动力电池产业成为发展关键。根据公开数据显示,红杉一直在搭建电池产业链生态圈。

早在2018年,红杉中国种子基金就已投资智能物联网产品与服务公司江行智能。去年6月,红杉中国又跟投了A++轮。江行智能志在为发电企业的数字化、智慧化转型服务,目前正在智慧充电站、源网荷储一体化、虚拟电厂等新能源领域,打造具有行业标杆意义的项目。2019年初,红杉资本战略投资了远景AESC动力电池项目,并支持远景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布局和产能落地。

在应用端,红杉大力布局新能源汽车市场,2017年,红杉中国成为零跑汽车除原始股东以外唯一的投资方,融资金额达到亿级。2020年,红杉中国领投了比亚迪半导体有限公司的战略投资,投资金额共达19亿元。参与小鹏汽车近5亿美元C+轮融资。此后恒大汽车40亿港元的定向增发中,再次出现红杉中国的身影。负责红杉中国负责工业科技领域投资的合伙人富欣表示,政策利好、技术发展迅速、产业链逐渐成熟,是红杉中国布局电动车领域的重要原因。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