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一篇两会热评⑪丨让更多千里马在成都竞相奔腾,希望以下两会热评⑪丨让更多千里马在成都竞相奔腾的内容对您有用。
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企业需要用人,打通政策渠道、对接双方需求,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就能用短期政策杠杆启动长期人才效应
创新推出人才新政,深入实施“蓉漂计划”,吸引66万青年人才落户,评选命名“成都工匠”2467名,人才总量达622.3万、居全国城市第4位,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全球城市创新指数排位从第56位上升至第29位。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加快建设全国创新人才高地,成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也更能成就人才。
随着人口红利逐渐减弱,人才红利日益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末,全国人口为141175万人,比2021年减少85万人,人口总量略有下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平均每对夫妇生育的子女数)出现了快速下降,到2020年的3年时间里,总和生育率由1.88已降至1.3的历史最低水平。
再将目光投向人才这端,今年成都户籍高校毕业生超过7万人,在蓉高校毕业生预计突破33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无论对于城市还是企业来说,高校毕业生都是宝贵的人才资源。目前,成都正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1万家,累计孕育人才企业上市36家,建成市级以上孵化载体273家,国家级创新平台增至217个。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企业需要用人,打通政策渠道、对接双方需求,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就能用短期政策杠杆启动长期人才效应。
两会期间,在由成都发布、红星新闻发起的“民声我代言”互动活动中,“人才培养”“就业环境”等问题被频频提及。针对网友提出的“科技型人才如何更好地发展”问题,成都市政协委员青琳森表示,实现不同层次人才的深度融合,才能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真正深度融合。为此,青琳森建议,解决好从“科学”到“技术”转化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上的人力资源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四链融合”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其中,创新链与人才链起到主导作用。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未来的区域竞争,不仅仅是经济规模的比较,更是资源配置能力的比拼。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首先就要创新人才管理理念——多维度的社会空间,需要立体的人才评价体系。推动建设科学化、社会化、多元化的创新人才评价机制,促进创新主体高效联动、创新资源高效配置,才能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和成果转化力度,不断激发创新活力,持续释放创新效力。 同样是聚焦人才,成都市人大代表廖明洁关注的是,完善以保障性租赁住房、人才公寓和租赁补贴等为主体的青年住房保障体系,着力优化保障青年基本住房需求的城市居住环境。关注年轻人的各项需求,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就是稳定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稳住城市创新发展的基本盘。如果说更大的发展空间是吸引人才的前提,更多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才是留住人才的关键。这是青年发展型城市的题中之义,也是成都连续14年位居“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的魅力所在。
出台“人才新政1.0版”“2.0版”和“3.0版”,实现从给优惠到给机会、再到营生态的跨越式转变;打造成都智慧人才服务平台,推动从“人才找政策”向“政策找人才”转变……在成都努力打造“人才蓄水池”的过程中,科学的人才管理机制,是企业乃至地区真正的核心竞争力。让更多千里马在成都竞相奔腾,我们将遇见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赵志疆
编辑 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