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站长网 – 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艾芬吹响爱尔眼科的“警示哨”

时间:2021-01-05 11:48:47 | 来源:界面新闻

原标题:艾芬吹响爱尔眼科的“警示哨”

疫情初期,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艾芬,冒险向外界告知疫情的真实情况,成为了最敢言的那个人。

2020年,她在爱尔眼科接受了人工晶体植入,右眼几近失明。这次,她也没有忍,在年末,公开以一己之力,死磕中国最大的民营连锁眼科医疗集团。“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真相。”

艾芬死磕爱尔眼科

2020年的最后一天,抗疫英雄、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艾芬,选择了以公开方式讲述自己在爱尔眼科医院的遭遇。

今年5月,艾芬因视力下降,经圈内人介绍,前往武汉爱尔眼科医院治疗。经检查诊断为右眼患上白内障,主刀医生王勇建议做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术后视力可以恢复。

5月22日,艾芬在武汉爱尔眼科医院接受了该手术,各项费用共计2.9万元。

之后,右眼视力并未好转。6月,前往爱尔眼科复查,被告知属于正常现象,一段时间即可恢复。10月,视力继续恶化,她在自己就职的三甲医院检查,结果是“右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多名眼科医生告诉她,上述病症主要系眼底变性后恶化所致,早发现用激光治疗病情就可能不会那么严重。另一个基本医疗常识是,爱尔眼科在为其实施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前,应该检查眼底是否变性。

艾芬认为,爱尔眼科因为术前没有进行全面的眼底检查,所以没有采用便宜更有效的激光治疗方案,而是直接上了昂贵的人工晶体植入,并且导致自己的病情恶化。

1月1日,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成立调查工作组,连夜赶赴武汉进行调查。

1月4日,爱尔眼科公布内部核查报告,认定艾芬视网膜脱离与在医院实施的白内障治疗手术没有直接关联。

艾芬显然不认可爱尔眼科的自查报告,通过微博再发声,认为院方是在避重就轻、混淆视听、推卸责任。

当前,艾芬向爱尔眼科提出了几大核心问题,并没有得到院方的直接回复。

术前,爱尔眼科是否进行严格眼底检查?

是否存在过度医疗的问题?

提供给患者本人和外界的相关病历等资料是否真实?

艾芬在最新的微博中称,“我不是医闹,我是一名医生,不是为了钱,是为了真相,为了防微杜渐。”

膨胀的眼科巨兽

作为中国最大的民营连锁眼科医疗机构,爱尔眼科因医疗过错引发的诉讼并不鲜见。

本次为艾芬实施手术的武汉爱尔眼科医院,是爱尔眼科旗下营收规模最大的子公司。启信宝显示,该院仅在2017年就有两起医疗过错被法院判赔。

爱尔眼科(300015.SZ)由陈邦于2003年创立,他没有专业医疗从业背景,却做成了中国连锁眼科老大。

爱尔眼科的发展历程,和中国大多数民营医院乃至莆田系并无二致。

早年间,陈邦曾到海南淘金,遭遇当地房地产泡沫,亏得血本无归。上世纪九十年代,陈邦和搭档李力看到了公立医院承包科室的机会,进驻当时不被公立医院看重的眼科。

通过院中院的模式,引进设备开展白内障手术和准分子激光近视医疗手术。直到现在,这两大项目仍是爱尔眼科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2002年,国家开始集中整治“院中院”,直接波及到爱尔眼科的生意。陈邦未雨绸缪,提前筹建自己的眼科医院,并陆续向长沙、武汉等地扩张。

2009年,陈邦带领爱尔眼科登陆创业板,成为“中国眼科第一股”。上市之后的爱尔眼科,开始了更疯狂的扩张。

特别是2014年之后,公司通过成立并购基金,进行体外扩张,待并购基金企业医院业务达到财务指标后,再注入上市公司。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0月末,爱尔眼科已参与7支收购基金的运作,管理总资产规模74亿元。

设立新院和并购扩张并行,爱尔眼科快速成为眼科巨兽。旗下医院数量从2009年的十多家,猛增至当前的境内外600余家。

不断有新医院注入,让上市公司规模不断膨胀。

2009年-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从6.06亿元增至99.90亿元;归母净利润从0.92亿元增至13.79亿元。

在资本市场,爱尔眼科一直是各路资金追逐的“白马股”,推动公司股价持续飙涨。仅在2020年,公司股价就上涨了147%,并在全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达到上市以来的最高值74.89元/股,公司总市值突破3000亿元。以直接和间接持有的爱尔眼科股份市值计算,陈邦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千亿富豪。

1月4日,爱尔眼科大幅低开,盘中震荡,收盘下跌8.91%报68.22元,市值一天蒸发275亿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