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企业有效益、市场添活力,政府收入的“减法”原来这么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1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今年继续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将重点支持哪些领域?来看记者对财政部部长刘昆的专访。
视频来源:央视新闻(03:09)
2021年,我国将精准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推动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财政部部长刘昆介绍,今年我国财政工作的关键词,就是提质增效和更可持续。财政部部长刘昆:
“提质增效”,我们将提高财政支出效率。注重节用裕民,落实好“过紧日子”的要求,同时,更加突出绩效导向。“更可持续”,主要是支出规模和政策力度要保持基本稳定,为今后应对新的风险挑战留出政策空间。
对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完善减税降费政策”,刘昆介绍,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减税降费,政府收入的“减法”正在换来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我国累计减税降费规模达到7.6万亿元左右。特别是2020年,预计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规模将超过2.5万亿元。财政部部长刘昆:
下一步,继续实施制度性减税降费政策,帮扶企业,再“送一程”。需要说明的是,近年来我们实施的许多减税降费政策,是制度性、持续性的,多年实施下来,叠加累积效应越来越大,企业减负也会越来越明显。
2020年,为了有效应对疫情影响,确保每一分钱用到基层急需以及惠企利民领域,我国创新设立了“一竿子插到底”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目前,2020年财政直达资金预算下达已经完成,其中1.52万亿元资金已经投入使用。财政部部长刘昆:
2021年直达资金总量将比上年有所增加。形成常态化制度化安排,推动资金管得严、放得活、用得准。
围绕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刘昆介绍,近年来,我国基本形成了覆盖地方政府债务各个环节的“闭环”风险防控体系,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2020年11月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255595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之内,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刘昆介绍,2021年,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将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中央财政将优先安排地方政府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支出;坚持把科技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同时,加强基本民生保障。通过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好第一步。(原题为《企业有效益、市场添活力 政府收入的“减法”原来这么做!》)